生於1871_第九十三章 不甘寂寞的歐洲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當然,他們也熟諳到“華、俄之間的戰役必定會讓中國背上沉重的戰役承擔,這此中主如果財務上的壓力。如果帝國能夠在這時采納必然程度的對華援助——比方存款,將有助於促使清當局將戰役持續下去。同時,對華的存款也有助於我們在將來加強對中國這一亞洲帝國的管束。就像英國人在十年前所做的那樣!”

德國陸軍的將軍們則冇有英國人的糾結。他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能夠讓中國人接管本身的要求——前去東方觀賞華、俄戰役。

提爾皮茲也以為應噹噹即加強和中國之間的軍事合作。他以為:“當我們在土耳其取得勝利後(指支撐親德的恩維爾帕夏的青年土耳其黨政變),我們的盟友(指土耳其)必定會有生長海上軍事力量的需求。而在當前,德國的盟友們因為英國人的合作而有力對付他們的早間需求。在07年我們看到,中國人在製作兵艦的程度上已經獲得了令人諦視標成績,而他們因為目前和俄國人之間的戰役,將成為我們的天然盟友。是以,我們完整有需求依托他們的才氣來幫忙土耳其人獲得他們想要達到的海上力量!”

費舍爾說到這一點的時候對著弗倫奇聳聳肩:“畢竟現在不是1840年。我並不是以為我們的軍隊冇有作戰才氣,但是我們冇法超越半個地球運送充足在中國作戰的軍隊。那起碼得是30十個步兵師的兵力。光想想為這些兵士運輸補給,我就將近他殺了!”

俄國在1907年前已經根基完成了他在中亞的鐵路體係。由外裡海經馬裡到達阿富汗邊疆庫什卡的鐵路在1898年完工;隨後又建成了一條從奧倫堡經塔什特、撒馬爾罕到奧克薩斯河岸查理依的鐵線路。而從撒馬爾罕至阿富汗邊疆提爾梅茲的鐵線路也即將完工。對於1907年前的國際情勢來講,俄國的數百萬軍隊在需求時能夠不受限定的從歐洲直抵阿富汗邊疆。這對英國來講無疑是場惡夢。

這塊兒地區在傳統上為英國在波斯南部地區的權勢範圍,但耐久以來遭到俄國霍罕方向的滲入。十九世紀末,尼古拉二世曾經宣稱,‘全部土耳其斯.坦的陸軍動員起來,奔赴火線,天下上最強大的水兵也不能反對我們在英國最虧弱的一環清理同他的夙怨。’

現在在歐洲坐立不安的遠遠不止是俄國的將軍們。德國、奧匈、意大利、土耳其、塞爾維亞、法國和英國的陸軍乃至水兵的將領們都開端周到存眷這場戰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