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_001 夢迴大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名字起得不錯,可惜鄭家三代連進士都冇出一個,鄭長鐸和鄭元家都止步於秀才,這一向是鄭老爺子內心的痛,第二代冇甚麼希冀,把但願放在第三代上,重點是放在長房嫡子鄭鵬身上。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都押到祠堂,另有人落井下石,這個時候做老子不說一句好話護著,能有好果子吃嗎?

鄭長鐸還冇說話,站在中間一個尖嘴猴腮的中年人陰陽怪氣地說:“一頓花酒就喝了五十貫,真是樂不思蜀了。”

鐘聲傳得很遠,全部元城縣就鄭家一口大銅鐘,知戀人一聽就知是鄭家出了事,紛繁交頭接耳起來:

中年人叫鄭元業,是鄭鵬老子鄭元家的弟弟,也是鄭老爺子的第二個兒子,常日就看不慣侄子的所作所為,關頭時候也樂於落井下石。

可惜元城鄭氏的先人是滎陽鄭氏的偏房所出,血緣有點稀,時候久了和本家的乾係也有點冷淡,沾不到氏族甚麼光,鄭家的老爺子十六歲考了秀才,當時能夠說名震縣城,可惜厥後一向不能再進一步,少年郎考到白頭翁,最後鄭家老爺子也放棄了,把但願放鄙人一代,冇想到燦爛門楣的人冇盼到,盼來了一個給家屬蒙羞的敗家子。

話音一落,祠堂裡披髮著一股蕭殺的氛圍,幾個有點走神的後輩聽到都下認識站得更挺直一些。

啟事很簡樸,鄭家是滎陽鄭氏的分支,滎陽鄭氏是朝野公認的望族,家屬淵源流長,族中人才輩出,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合起來就是名傳千古的七族五姓。

“祖父大人,不如晚些再問吧,三哥怕是宿醉未醒。”人群中一個年約十三四歲的少年開口說道。

這是唐朝大墨客杜甫所寫《憶昔》的前四句,描畫開元之治年間國富民強的盛況,開元之冶是唐朝繼貞觀之治後又一次亂世,又有開元亂世的說法。

“冇體例,鄭家長房生了三個,前麵二個冇挺住,就剩他一根獨苗,還不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鄭老爺子起名字還是挺成心機的,兒輩的最後一個字取自“家業暢旺”,孫輩的最後一個字取自“鵬程萬裡”。

但是,這個一向安寧繁華小縣城俄然曝出一件大事:鄭家祠堂俄然敲響極少動用的銅鐘。

元城縣有三千多戶人丁,在大唐一千五百多個縣算是中縣,這麼多戶人家,每天不知多少雞毛蒜皮的事,在生不入官門、死不入天國的期間,在祠堂措置家事、膠葛很常見,但絕對冇鄭家如許惹人諦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