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哼哼的李顯剛到揚州就收到了李治寫來發來的詔令,詔令內裡隻字未提官員貪墨的事情,隻是要他到揚州以後找個處所祭奠一下,以求本年風調雨順。
李顯為了讓大師明白一些,乃至讓部下的工匠照著一個比較簡樸的貨輪弄了一個縮小版的模型出來了。模型是木質的,略有些粗糙,但是根基都觸及到了,最首要的還是能拆,如許就讓李顯給他們演示的時候更加便利了。
隻不過他也冇籌算去剿匪,本地有折衝府有刺史,乾他甚麼事兒啊?他就一起過的,又不需求刷政績刷名譽,隻不過留著山匪在這裡禍害百姓到底不是甚麼功德兒,以是李顯感覺還是給陳州刺史發個帖子讓他來剿匪好了,當然刺史手上不必然有多少兵馬,說不定還要跟本地折衝府說一聲。
當然這還不算甚麼,畢竟祭奠這類事情一複生二回熟三回四回隨便煮,但是李治的彆的一個要求就特彆坑爹了,哦,是特彆坑兒子。
李顯苦逼兮兮的還要先科普一下排水量的觀點,但是這年初……噸這個單位還冇呈現呢啊!
李顯簡樸的休整了一下就入了席,席間他也冇指責這兩位,有甚麼好指責的呢?莫非他還能因為這件事兒把這兩小我的官職給擼了嗎?並且陳州這個處所他曉得,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也就是說陳州刺史有點才氣,卻也不是特彆有才氣,換一小我來也一定比他做得好。
究竟上週王一點都不活力,山匪甚麼的他又不是不曉得如何回事兒,隻不過本年應當還行,日子不算太難過,陳州這裡另有匪賊出冇,那就跟本地官員有極大乾係了。
陳州刺史和折衝都尉兩小我都低頭應了,內心正在揣摩著這是活力了還是冇活力?如果說活力了吧,這語氣也太和藹了一些,但是說冇活力……換位思慮,如果他們被堵在路上說是因為有山匪也要愁悶的。
唐朝期間揚州地盤還是比較大的,因而揚州有海,就是間隔揚州城並不是很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