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到李顯的奏疏以後,武皇是又好氣又好笑,彆的不說,這份得寸進尺的本領李顯還真是數十年如一日。不過在看到那份名單以後她就多少有些放心了,因為李顯帶走的大部分都是武將,並且還都是不太合作的武將,武皇早就對這些人動殺心了。
因為車隊龐大,李顯到了長安的時候已經玄月份了,到了長安以後,李旦的側室就產下一子,這是李旦的第三子,也是個庶子,但是李顯卻對這個庶子非常感興趣。
上官婉兒目色一閃,曉得武皇這是已經下定主張了,公然武皇在提筆便在奏疏上寫下了批覆。
李顯彷彿並不介懷李旦的有力,抬眼看他問道:“哦?罵成甚麼樣了?”
上官婉兒非常聰明,在看到這封奏疏以後沉吟半晌才說道:“賢人,長安離洛陽千裡之遠,攝政王此去恐怕隱患龐大。”
李顯拍了拍弟弟的頭說道:“長安那邊梅花書院本年也要畢業一批人,到時候挑一點吧。”
“你纔不敢。”李顯微微一笑,汗青上李旦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最善於的就是審時度勢,李旦又冇有被穿,以是李顯說他不敢。
最後還是讓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大總管,率兵討伐,徐敬業等人本來就是臨時起兵,手上兵馬並未幾,再加上他的領兵之術跟他的祖父比起來真是差的太遠了,失利也是在道理當中。
當然除了這些大臣以外,李顯還帶了一個特彆的人走,或許不是一個,而是那一家——庶人李賢一家。李顯一點也不敢讓李賢活在武皇的部下,他還真怕甚麼時候俄然傳聞李賢他殺,李治當初最擔憂的就是這個兒子,李顯盤算主張就算耍賴也要把李賢帶走。
李顯要求帶走這些人武皇也猜獲得,不就是想要保他們一命嗎?她也不在乎,這些人跟著李顯走就跟著他走吧,也省的在這裡給她擋路,如果武皇想要殺這些人就算這些人再長安又能如何?
攝政王回長安也是馳名頭的,武皇給了他一個去長安監國的名頭,不然如何解釋讓攝政王耐久留在長安的?跟朝廷擺脫的攝政王還能是攝政王嗎?哪怕這是李顯主動上書要求的也冇用,那些人天然會腦補出各種李顯被壓迫被威脅的戲碼,武皇不怕那些人腦補,但是她初登大位百廢俱興,在其位謀其政,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一點也不想將時候再華侈於那些詭計狡計之上。
李旦望瞭望內裡有些迷惑的問道:“七兄,如何感受你此次……帶了好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