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風波_第二十一章 上書借兵祿山想擴軍 巧作安排忠嗣破陰謀(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注②:唐朝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

奏摺寫好以後,安祿山對賈循說道:“請賈將軍帶著奏摺,押送迪輦楷落進京,向皇上奏明。”賈循恭敬的應了一聲:“是﹗”當即帶人護送迪輦楷落進都城。

耶律裡思帶領兩萬人馬列好陣式,作好防備籌辦,等候仇敵的打擊。蔡希德一馬搶先向契丹兵陣衝來,契丹的弓箭都是用手拉開弦的,射程近,蔡希德舞動方天畫戟,擊打箭頭。

情勢十萬孔殷,幸虧軍隊的馬匹裝備充沛,軍士能夠換乘另一匹馬趕路。唐朝的邊防軍隊足額裝備,安祿山更是加強設備配置。在戰時一個兵士有兩匹馬,一匹背馱必備物質,一匹用來騎乘趕路,與敵戰役時便上馬構成兵陣,向敵打擊獲防備。

安祿山說道:“皇上旨意,你的這支軍隊,歸入平盧軍鎮,從現在起服從本帥批示。李將軍技藝高強,膽略過人,本帥心儀已久。本日得見實乃有緣,帶領你的軍隊跟我一起走吧。”李光弼不買賬,正色說道:“末將附屬河東軍,隻聽王忠嗣元帥的號令。冇有聖旨,不敢私行分開防區。”

啊史那承慶是安祿山的鐵哥們之一,典範的胡人道格,生得身高八尺,腰粗十圍,圓麵大耳,絡腮鬍子稍有捲曲,混亂的貼滿了腮邊。他的任務是帶領一軍,截斷契丹軍的退路。

主將敗陣,契丹兵抵敵不住,早已亂成一團,向北潰敗。他們顧不得頹廢,倉惶逃竄,不想又碰上了唐兵,為首之人身高八尺,麵如滿月,濃眉大眼,鼻寬嘴闊,絡腮髯毛微有捲曲。此人盔甲光鮮,手持大刀,騎一匹明白馬,帶領軍隊直衝過來。他就是王忠嗣部下乾將李光弼,奉王忠嗣的將令,在此地設伏反對。

安祿山回軍將李光弼的軍隊包抄,走進他的營帳。李光弼出於禮節,出營驅逐:“河東軍手捉李光弼,見過安祿山元帥。”手捉是一個獨立軍團的首級,相稱於現在的軍長。

阿史那承慶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在軍中團團轉,一萬四千人的軍隊,在隻要簡易工事的環境下,如何能抵當八萬仇敵的進犯。

他號令軍士大聲鼓譟,一馬搶先,直接打擊契丹的後軍。固然唐軍冇有如許的戰術,但他對軍隊的要求高,練習過如許的戰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