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懸案故事_曹操為何不當皇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曹操不稱帝並不是他不想當天子,這在史猜中有明白記錄。《曹瞞傳》和《世語》都稱尚書桓階“勸王(曹操)正位,夏侯覺得好先滅蜀,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後遵舜、禹之軌,王從之。”由此看來,曹操並非隻是一心一意匡扶漢室,實在他還是想當天子,隻是蜀、吳不決,他坐不穩這個寶座。如果“二方既定”,他就會師法舜禹之軌,不客氣地讓漢獻帝禪位。可惜曹操已至暮年,等不到這一天了。曹操身後,夏侯還“追恨媒介”,覺得泄漏了天機,很快他也死掉了。有人對此停止了考據,覺得《世語》是胡說八道,但冇有否定《曹瞞傳》也說過這些話,可見對於曹操的這一記錄並非滿是妄說。另有,曹操在看完孫權勸其稱帝的信後,曾經無可何如地收回了一句感慨:“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周文王冇等滅掉殷紂王就歸天了,其子姬發厥後滅商,建周朝,即帝位,尊其父為周文王。曹操以周文王自居,申明他不是不想改朝換代,隻是本身身材有病,已經來不及了。

為了難以割捨的漢室情結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撤除這些很淺顯的名字外,他另有個不淺顯的名字――魏武帝,或者叫做“武天子”。實在,曹操終其平生,鞍不離馬,甲不解身,東蕩西除,南征北伐,挾天子以令諸侯,費了很大力量同一中國北部,雖有天子之實,卻無天子之名。漢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洛陽,葬於高陵(今河北臨漳西南),長年66歲。當年十月,他的兒子曹丕廢漢自主,在洛陽即天子位,改元黃初,國號曰“魏”。十一月,曹丕追尊其父為武天子,廟號太祖。至此,曹操纔算有了天子正式稱呼,他的這個巨大遺言在曹丕手裡完成,是名副實在的兒子締造老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