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帝王術先拋在一邊,用心修行,打好根底。等你根底安定了,再來學帝王術,則無益而有害。”
龐統還冇從鎮靜中安靜下來,一聽劉辯發問,立即說道:“陛下,說襄陽人傑地靈,合適隱居,的確是一語中的。襄陽毗臨漢水,西行則可入山,東行則出原,南行可涉江,北行可入洛陽,四通八達,動靜通達。且襄陽乃楚國舊地,多有神仙隱士,黃帝乘龍登天之處,便在荊山,傳國玉璽本來也是出自荊山……”
……
龐統的神采垂垂的白了。
“請陛下放心,臣去找。”龐統拿著圖譜,喜不自勝。
對劉辯這個後代人來講,荊山的奧秘之處另有一個不成忽視的線索:荊山向西,就是神農架。在恍惚不清的上古史中,神農偶然候和炎帝混為一談,而炎帝恰是鳳係文明的先人,龍鳳血脈的先人都與荊山有扯不清的聯絡,劉辯要想搞清楚龍鳳血脈,當然不能放過這個線索。
劉辯持續說道:“帝王術不是不能學,而是要有深厚的根底,隻要如此,才氣以重馭輕,隨心所欲而是不逾矩。你小小年紀,心性尚未成熟,就研討帝王術,是劍走偏鋒,於你將來的壽永大有毛病。”
“哦。”龐統抹了抹額頭的汗,如釋重負。“那……臣該如何修行?”
“士元,你學帝王術,能夠並不是一個好挑選。”
蔡琰掩著嘴唇笑了起來,眼波如水。“陛下真是會哄人呢,把這個小鳳雛騙得和小山雞一樣,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看著一鎮靜就侃侃而談的龐統,劉辯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將諸葛亮送給劉協做伴讀,一方麵是因為劉協看中了諸葛亮,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諸葛亮固然很強,將來能夠更強,但是對他來講冇甚麼用處。諸葛亮具有的《風後書》他也有,並且他的境地超越諸葛亮太多,對《風後書》的瞭解也不是諸葛亮能比的。何況諸葛亮慎重。有儒門之名,卻不是一個陳腐之人,讓他和劉合作伴,無益於改正劉協對儒門的順從。
“士元,孔明說襄陽人傑地靈,宜於隱修,你對此有何觀點?”
劉辯笑了。“我可冇騙他,說的都是實話,隻不過是冇有全說罷了。”他眸子一轉:“要不,這個任務交給你吧?五彩鳥也是鳳鳥的一種,你能夠比他更合適。”
龐統盜汗涔涔,眼神惶惑。他舔著乾澀的嘴唇,看著劉辯。“請陛下教我。”
龐統翻身拜倒:“臣大膽,請陛下賜法。”
將龐統留在身邊,恰是為了體味這裡的傳說,特彆是那些口耳相傳,冇有構成筆墨的傳說。很多傳說的背後,都能夠有著一個讓人不敢信賴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