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_第245章 見機行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他如何會勸我重歸朝廷,不會是反話吧?

陳紀端著酒杯,淺淺的呷了一口酒,咀嚼了半天,纔不緊不慢的說道:“算不出來?”

曹‘操’圍城數月,前來勸降的人一撥接著一撥,他已經不堪其煩。但陳珪如許的人一向冇有呈現,以是他還抗得住,現在陳珪也這麼說,是否表示徐州的世家大族已經同一了定見,不肯跟著他一起對抗袁紹、曹‘操’了?冇有了徐州世家的支撐,僅憑他一小我,是擋不住曹‘操’的。

徐州是大州,如果徐州的世家都和陳珪一樣的心機,還是有張望的氣力的。

“是媾和……還是議降?”

實際上,他底子冇有考慮的餘地。接管陳珪的建議,便能夠和徐州人捆在一起。回絕陳珪的建議,他就成了孤家寡人,立即眾叛親離。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陳紀又道:“既然彭城有一劫,我們還是分開這裡吧,免得被殃及。”

陶謙愣住了,不解的看著陳珪。

“去洛陽。”

“當然。”陳群笑道:“家父與先生不謀而合,小子前來,也是想向使君呈情。不過,有漢瑜先生珠‘玉’在前,小子就不必獻醜了。如果使君成心與朝廷聯絡,愚父子能夠供使君奔走,去一趟洛陽,為使君傳聲遞書。”

彭城。

陳珪父子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搖了點頭。陳登‘挺’身立起:“登鄙人,願與陳君父子同業。”

陶謙不動聲‘色’,回身看向陳群:“小君,你移駕前來,又有何指教?”

聽了這話,陶謙鬆了一口氣。看來袁紹、袁術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冇有反對定見。

“不知漢瑜先生有何良策教我?”

麋竺起家領命,下堂去了了。時候不長,引著陳群走了上來。陳群已經聽麋竺說了,冇有先拜見陶謙,而是先向陳珪行了一禮:“冇想到漢瑜先生在此,未曾籌辦名刺,極刑極刑。”

陳群懊喪的放下了手中的卜籌,滿臉忸捏的看著父親陳紀。

“我隻能算出彭城有一劫,卻算不出詳細是甚麼劫。”陳群眼角‘抽’搐,神情黯然:“我愧對陳家。”

陳珪微微一笑,欠身行禮:“小友邊幅堂堂,氣質出眾,太丘先生若在,必定欣喜後繼有人。”

聽麋竺也這麼說,陶謙確信了他和陳珪早就通過氣,陳珪明天是作為徐州世家代表來的。他放了心,起家見禮:“既然元方先生與漢瑜先生有教,謙焉敢不從。那就辛苦諸位,立即趕赴洛陽,向朝廷表白我陶謙及徐州士紳之耿耿忠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