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_第024章 鳳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那你快給我講講。”劉辯大喜過望,拉著萬年公主的袖子,讓她坐在石上,本身連說帶笑的拱了拱手,向他就教。萬年公主笑了笑,趕緊避開。“陛下,臣妾可當不得。實在,提及來也簡樸。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不重則不威,要有威儀,起首要持重,不苟談笑,也就是常說的‘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走路的時候不能太急,要慢一點,施禮的時候,幅度要放大一點,兩隻袖子要像大鳥的翅膀一樣,也就是翼如……”

“陛下聖明。”

劉辯笑了,笑得很高興。他明白了所謂的鳳儀,明白了所謂的如神在,明白了所謂的浩然之氣。說白了,這有點像後代的自我催眠。袁家的法門,許劭不肯說的法門,應當就是這個姿式,浩然之氣就是這類收縮的感受。而袁隗光亮正大的威儀也就是通過如許的體例,顛末長年累月的練習,漸漸養成的。

劉辯一下子明白了,這兩隻大袖不就是鳳凰的一對翅膀,盧植現在的氣勢,不就和袁隗有幾分類似嗎,辨別隻在於他冇有像袁隗那種傲視天下,魁首群雄的氣勢罷了。這不能怪盧植,畢竟盧家和袁家差得太遠,而他的宦途也冇有袁隗那麼顯赫,說得實在一點,就是自傲不敷,官威不敷。

劉辯向後退了一步,雙手從身材兩側緩緩升起,在胸前合攏,十指輕搭,手心與心口遙遙相對。

“鳳儀?”

“儒家施禮時,背要直,表示立品要正。頭要低,表示不能高傲,手拱起,在心與口之間,是表示要心口如一,心手呼應。手臂外撐,中間如圓,表示要保持謙善。”盧植解釋了一遍,最後說道:“特彆是心手呼應,這一點纔是關頭。”

劉辯略作解釋,王越便明白了。他固然不像劉辯如許自傲,但是他與人對陣的經曆豐富,為了在氣勢上賽過敵手,用心做出各種行動,以誤導敵手,也是慣用的伎倆,和許劭的作法也有相通之處,瞭解起來並不難。

手臂越來越酸,越來越重,如有千斤,劉辯卻咬牙對峙著,他必然要體驗一下盧植所說的心手呼應,看看能不能感到到所謂的浩然之氣。

盧植來了,聽完了劉辯的疑問,盧植皺了皺眉:“陛下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何個關頭法?”

“對,其儀如鳳。”盧植說著,拱手雙手,躬身行了一禮,兩隻大袖飄飄,超脫蕭灑。

莫非這就是所謂的養氣法?儒家常說守禮,禮本身就有行動舉止要合適必然程式的意義。儒家又講慎獨,哪怕一小我,也不能隨隨便便、鬆鬆垮垮的坐著,一樣要保持端莊,像與人見麵一樣。或許,他們的威儀就是長年累月的這麼端著,漸漸的端出來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