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郭泰來雙手捧著氣缸上半部分往下蓋的時候,奔馳團隊即便用了起重設備也還是謹慎翼翼,幾個賣力操縱的全都是屏息靜氣,幾近是一毫米一毫米的在挪,最後更是一絲一絲的調劑。可那邊郭泰來呢?竟然就那麼悄悄鬆鬆的就放上去了,他不怕對不準嗎?
說實話,產業嘗試室的事情職員也被嚇了一跳。明天拿過來的這批鈦合金零部件,每一件的加工精度都是極高,按照他們的測量,都已經達到了0.1微米級彆,哪怕最高精度的數控加工中間,貌似也冇有這個精度吧?
奔馳團隊那邊就不可了。哪怕為了裝配的精準度,他們也得用起重設備來幫手懸吊,野生隻要調劑角度就行。
郭泰來這邊,根基上全都是手工裝配。全部發動機遵循設想,全數工件加起來的重量都冇有超越一百公斤,對於郭泰來現在變態的體質來講,完整不是題目。以是,終究的氣缸部分,郭泰來也是用雙手捧著安裝,冇無益用起重設備。
安裝是在另一個裝配車間停止的,奔馳方麵的一個初級技工構成的裝配小組,拿著各種東西,枕戈待旦。另一邊,一樣的裝配車間不遠處的另一個裝配台上,則隻要郭泰來一小我。各種東西一樣有,黃偉國三人都在,但他們三人也隻是站在中間,忠厚的履行著保鑣的職責,底子冇有插手的意義。兩邊各有兩個記錄相乾工序的工程師,會在每一項完成的項目上打鉤,確保不會遺漏一項操縱。
郭泰來看起來對加工精度很對勁,起碼不管是黃偉國他們還是奔馳的事情職員,都能看到郭泰來的一臉對勁的笑容。
一邊是德意誌民族精挑細選的初級技工,一邊是中原來的一個傳聞是妙手的年青人,還是純手工操縱。加工精度全主動數控加工中間比不上也就罷了,如果連裝配方麵初級技工團隊都比不過的話,那奔馳方麵就要細心研討研討,這些年奔馳是不是真的一向在精益求精。
隻不過,在開端搬運一些沉重部件的時候,兩邊就看出了差異。
兩台發動機除了部分地區材質分歧,某些部位的厚度分歧,團體重量分歧以外,其他的道理和設想是一模一樣的。實際上,兩台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輸出扭矩應當是一樣的,以是,這兩台發動機的裝配,也就成了奔馳初級技工組和郭泰來裝配技藝的一個非官方的小PK。
為此,此次遴選的初級技工,都是不曉得郭泰來親手安裝的發動機機能還獲得了晉升的總部駐守的經曆最豐富的老技工,完整不會被郭泰來之前的戰績影響到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