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戰歌_第三十一章 楊七郎之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進方丈中坐定。延昭曰:“自與哥哥幽州散失,一貫存亡未審,本日如安在此?”延德曰:“當日爹爹保鑾駕出東門,我同眾兄弟與番兵鏖戰,勢已危迫。自為脫身之計,削髮投入五台山為僧。日前瞥見陳家穀殺氣連天,人道遼宋比武。自發心動,因下山觀視,不想恰遇吾弟在急難中。”延昭位訴七郎與父之事。延德不堪哀悼,乃曰:,‘嫡親之仇,不成不報。”延昭曰:“小弟當於禦前雪明父、弟之冤。”是夕,在寺中過了一宵。次日辭延德,自投汴京而行。

皇天有眼應無誤,隻在斯須與報遲。

二人既彆,延昭將狀詞寫正明白,徑赴京都。不想緝探人已將此動靜報與潘仁美。仁美大驚,乃召劉君其等商討。君其曰:“先發者製人,後發者製於人。不如進一道表章,奏知楊業父子,邀功貪戰,幾敗國事,今延昭又越伍逃脫。聖上聞奏,必先誅之。”仁美曰:“此計甚妙。”本日具表奏知朝廷去了。

話分兩端。卻說幽州蕭後得蕭撻懶捷報,決意要圖中原。有內官玉欽者,本朔州人,自幼入宮恃蕭後,為人機巧便佞,番人重之。欽乃密奏曰:“中原一統之地,謀臣勇將,不成勝數。戔戔一戰之功,安能便取天下哉?臣有一計,不消一年,使中原竟歸陛下,宋人縮首無計矣。”後曰:“卿有何計,如果其妙?”王欽曰:“臣假裝南邊之人,投為進身之計。若得成事,必知彼處動靜,兵數強弱,國之短長,密遣人報知陛下。然後,乘其虛困,舉兵南下,可收萬全之功,何患江山不屬陛下哉?”後聞欽奏,大悅曰:“若果成事,當以中原重鎮封汝。”

不出數日,其工完整,銀匠將壺獻與七王。七王視之,果是精美,人不能測。謂王欽曰:“器物已造完整,當在何時行之?”欽曰:“殿下先將匠人誅之,以滅其口。”七王然之,因賞以醇酒,頓時醉倒,七王令擺佈丟入後苑井中去訖。王欽曰:“殿下當發書於八王府中聘請,明日輒行此事。”七王乃遣內官資書,徑詣八王府中進上其書曰:

弟元侃以春光明麗,花柳芳妍,適朝廷優暇之際,與兄連白天闊。乞革駕於後苑賞玩片時,庶慰伊弟之杯,以酬春光之盛。

且說楊延昭望雄州進發,時價蒲月分氣候,途中酷熱。來到綠蕪亭,歇下行杖,正靠雕欄而坐。未片時,遇見一人來到,頭戴黑紗中,身穿綠羅衣,係一條雙鞭黃絲絛,著一雙八比青麻鞋,好似儒家裝束。將近亭中,延昭迎而揖曰:“先生從何而來?”其人答曰:“小可朔州人氏,姓王名欽,字招吉。幼讀古今,居於此地。今將往中原,求取進身,不想遇見中間。動問高姓大名?”延昭不隱,道知本末,且言胸中委曲之事。招吉聽罷,憤然曰:“既君父子若此忠義,被人暗害,何不於禦前訴雪其冤,而乃徒自傷悲那?”延昭曰:“小可正待赴京訴明,隻緣無人會做禦狀,以此遊移未決。”招吉曰:“此駁詰事,既足下有此冤枉,小生當罄其所學,為君作之。”延昭下拜曰:“君若肯攙扶,真乃萬千之幸也。”即邀招吉到館驛中,備酒醴相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