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本初有盟主之名,授予他盟主權位時,世人卻未規定何者在他的權力以內,何者是他不該統領的範圍,同時,也未規定束縛盟主,監察盟主權力的人,以是,袁本初可借盟主之名儘情枉為。
高堂隆暴怒:“主公是為袁本初所迫嗎?現在我遼東、三韓安定,諸外族歸心,後顧無憂矣,待來歲春耕結束,征收回雲、遼東、三韓、青州四地軍士,儘起全軍,我等北擊袁本初,南伐袁公路,西進進犯曹孟德,掃清四郭後,在西進洛陽,敗董卓,迎漢帝,隸定乾坤,如何?”
沮綬恭恭敬敬地叩了一個頭,厲聲說:“主公,我青州好不輕易纔有了這個基業,方今天下大亂,袁本初(袁紹)窺測於北,袁公路(袁術)盤桓於南,曹孟德崛起於西,青州存亡在旦息之間,主公要為一個女子拋下這份基業,遠赴大漠草原嗎?若主公真籌算如此行事,我等皆願求去而。”
求去?這麼嚴峻,竟然要分開青州,另投彆人。
正因為冇有監督束縛,董卓一人能夠亂天下。再往前說,也正因為冇有監督束縛,中常侍能夠借動手中的權力禍害百姓與天下。而百姓,在能夠忍耐的環境下,老是趨勢於持續忍耐。這也就是平原百姓不回絕袁本初以車騎將軍的名義任命新太守的啟事。幾百年了,百姓已經從命慣了。
“此話怎講”,沮綬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