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1_五、太陽照常升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宗之八歲、潤兒六歲,《論語》的字已全數認得,但書中意義全然不懂,就由陳操之給二人講授此中義理。

來德撓頭道:“來德隻會放牛挖地,不會技藝。”

九曜山不高,但從山下攀到峰頂的四裡山路也讓陳操之氣喘籲籲,並且昨夜下了雨,山路濕滑,好幾次還差點滑倒,但一起上的茂林修竹、野花老藤,另有山鳥禽雀的宛轉鳴叫,都讓民氣曠神怡,這西湖四周的山,真是冇有一座不美啊。

感謝書友們的打賞,非常感激!

來德回聲道:“有。”爬上山頂的一塊大石頭,翹首北望,指著遠處的煙波浩渺的金牛湖:“湖北邊的寶石山上有個老神仙,會煉長生不老的靈藥,老神仙能騰雲駕霧,非常短長。”

魏晉之時,官學陵夷,私學流行,而年幼的端賴父兄長輩發矇,所謂家學淵源就在於此,陳操之的《論語》是他兄長陳慶之傳授的,現在他傳授給侄兒、侄女,當然,現在的陳操之對《論語》的瞭解比兄長陳慶之更澈底,講授起來更是深切淺出。

――――――――――

“太陽還是升起。”

潤兒很聰明,冇有人教過她識字,是在祖母教她兄長陳宗之識字時,她倚在祖母懷裡悄悄地看、悄悄地聽,隻要宗之認得的字她也就認得,兄妹二人的發矇讀物竟然是《論語》,儘管把字認準,意義不懂冇乾係,過幾年再講授。

陳操之問:“你親目睹過?”

讓陳操之略感憂?的是,冊本實在是太少了,他現在是求知若渴,卻苦於無書可讀,這個年代冊本是非常貴重的,不說之前的竹簡,就是帛書、紙書都是相稱罕見,有錢也冇處所買去,端賴借閱手抄,陳操之書房裡的上百卷的《毛詩箋》和《論語集解》就是陳肅當年親手謄寫的――

這期間的人讀書求精不求多,博覽群書的機遇很少,以是隻要精通1、兩部典範便能夠在士林安身,陳操之現在已經把鄭玄、馬融註解的這兩部典範倒背如流,義理也根基清通,但陳操之毫不滿足於此,因為僅《論語》自秦漢以來就稀有十家註釋,搜玄鉤沉,各抒己見,而魏晉人更喜好用玄學來解釋儒家典範,玄學大師何晏的《論語集解》、正始玄風的初創者天賦少年王弼的《論語釋疑》都是從老莊思惟來解讀《論語》,陳操之要想被高門士族所采取和賞識,僅僅學習漢儒典範是不敷的,必須研讀何晏、王弼的注本,玄、儒雙通是陳操之的目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