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鄙夷了的餘易聽了他的話不但冇有不歡暢,反倒高興得很。
即便奏報已上達天聽,可朝堂上,寧王一派仍毫不在乎,持續歌功頌德,裝點承平。
現在天寧王下達的號令倒是讓蕭揚親身領兵,去西北平叛。還用得著說打的甚麼主張嗎?
樹倒猢猻散,牆倒世人推,古往今來,都是這麼個理兒。如許措置起善厥後,對餘易來講還不算難堪。
“砰!”實在可愛!他一手把文書砸在案幾上,把案上的杯盞震得清響,彷彿那案幾上騰躍著的恰是他的肝火。的確就是亂臣賊子!
餘易已經有些弄明白這傢夥了,純屬犟驢子的脾氣,牽著不走,打著發展的那種人,“哎,你說的這些不過紙上談兵罷了,你又冇做過,誰曉得你到底行還是不可啊。”不過年青氣盛,最受不得激將。
“大人,事已至此,得動手籌辦武備糧草了吧。”中間躬身說話的是他的得力幫手戶部餘郎中。
不得不說,餘福此人的觸手伸得夠長,家裡家外全有他的影子,幸虧現在暗害家主的事情敗露後,已被關押在縣衙縲絏等著斬首。
“喲,小瞧哥不是,大不了我就隨你走這一趟,讓你見地見地你哥我的本領,販點糧食算得了甚麼!”餘紹軒公然入彀,拍著不如何刻薄的胸膛就把事兒給攬下了。
不過這事臨時還隻能想想。
所謂義兵,不過一群吃不飽肚子的流民罷了,朝廷不思安撫反而要彈壓,酒徒之意怕是在於蕭家軍吧!
兩人同時沉默。
“變更蕭家軍,如果邊防出了題目可就費事了!”餘郎中一樣緊皺著眉頭開口道。
寧王獨掌大慶國朝政,兵部及各都批示使司都是他的人,彷彿一言九鼎的帝王,與那光亮正大的龍椅就差了個明正言順,若說另有變數,那就隻能是獨一不在他手中的蕭家軍了。
戶部左侍郎陸子濯拿著一份文書頭痛欲裂。
餘郎中隻是隨口有感而發,並不真的擔憂甚麼,冷靜的為這一代的蕭國公表示憐憫後,也隻能自嘲一聲本身隻是個受命行事的五品小官罷了,憂得了誰?
內閣大學士楊正浩更是一口一個派軍彈壓,以示天威。還百姓之安樂,方可得民氣。為誰得民氣?實在是用心叵測!
這點但凡是個明白人都能想得清楚,但卻冇誰敢說出口。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寧王給蕭家軍的調令在早朝時就下達了,現在已近休衙時候,上頭仍然冇有任何動靜,明擺著在後勤上寧王就冇籌辦供應蕭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