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_第8章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351)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326)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麻黃升麻湯方:

(357)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倒黴,唾膿血,泄利不止者,難堪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乾薑黃苓黃連人蔘湯方:

(372)下利腹脹滿,身材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373)下利慾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

(339)傷寒熱少微厥,指(一作稍)頭寒,嘿嘿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當,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厥後必便血。

(364)下利清穀,不成攻表;汗出必脹滿。

(374)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當歸三兩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二兩,炙通草二兩大棗二十五枚,擘。十二枚,一法

(327)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337)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81)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倒黴,利之即愈。

(345)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白頭翁二兩黃蘖三兩黃連三兩秦皮三兩

(376)嘔家有癰膿者,不成治嘔;膿儘自愈。

(365)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小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346)傷寒六七日倒黴,便發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陰無陽故也。

右十四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鬥米頃,令儘,汗出愈。

烏梅丸方:

(366)下利脈沉而遲,其人麵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以是然者,其麵戴陽,下虛故也。

(343)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炙厥陰。厥不還者,死。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鬥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略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