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英雄誌_第九章 英雄遲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逸瞪眼張嘴,說道:“將軍是說樊文龍已附江寧?”

馮長途與林僧祥在撫州會戰之前,均是越郡的流匪,不過林僧祥隻在懷玉山附近活動,不像馮長途帶領黑軍人營馳騁越郡,曾數度深襲到樊、祝兩家的轄地,隻是每次都會謹慎避過兩家的主力戰力,也未有與樊文龍照麵的機遇。倒是與身邊的李逸比武過數次,與撫州的民寨權勢有著一段恩仇。

但是政事堂的梅鐵蕊與宜觀遠、長史府的邵海棠與許伯英、司馬衙的江淩天與張仲道都有相稱的嚴肅,即便徐汝愚不在江寧,江寧倒不虞有派係之爭。

徐汝愚能夠如此敏捷成的崛起,《置縣策》闡揚了相稱大的感化。特彆是撫州會戰以後,徐汝愚整合雍揚的權勢,確保南閩會戰的完勝,一舉崛起成為東南第一權勢。

相隔百餘裡,雁潭城東南的青焰虎帳裡,馮長途在晚些時候也接到不異內容的信函,不過是來自江寧司聞曹刺軍司越郡房的密函。

林僧祥欣喜說道:“馮將軍說得輕鬆,若非軍中禁酒,單為此事,值得喝上三碗。樊文龍在越郡素有威名,撫州會戰之前也非常樊徹依重,馮將軍當年縱橫截越郡,當有體味。”

樂清劫後餘生的布衣悉數編入江寧的軍戶,江寧軍戶按五口計,每戶配田二十畝、桑茶田五畝,耕具、糧種多少,十戶配耕牛或騾馬一頭。戶籍辦理固然極其嚴格,但是數十年來隻要著簡樸儲存渴求的樂清公眾,已是相稱滿足。征入軍中的兵卒,餉銀固然微薄,但是足以彌補田間勞力的空缺,死殘皆有撫卹,後事無虞,若立軍功,犒賞就非常充盈,積功可為小令、伍員,配給的田畝則會多達五十、八十畝。越郡地盤肥饒,一戶具有百畝良田,比擬那些每戶隻配田十五畝、耕具需求租賃、糧種需求賒購的淺顯民戶,算得上敷裕人家。

置縣製的底子在於罷除私兵、改革田製、分邑立縣、減弱世家。越郡世家根係龐大,冇有改革的勇氣與毅力,斷無能夠將世俗的權力從彆的世家手中收回來。

樊族先與百夷爭鬥了數十年,接下來又與普濟島爭鬥近二十載,冇半晌稍停,族中財力幾近耗儘,除了地盤與兵力,氣力卻冇甚麼處所比得上梅家、許家如許的大族。若與江寧開戰,樊徹心實冇有取勝的信心。倒是邇來天下情勢劇變,各家權勢膠葛不休,江寧大抵也不敢輕起兵釁讓彆家所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