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們這是?”剛跨進門的秋菊瞥見何芳滿臉的笑意,二和尚摸不著腦筋。
這讓李老太太也是完整冇了轍,隻能帶著兒媳婦一走了之。
“哎!好的,娘,我這就去清算,這就去!”何芳的內心像是有一頭小鹿蹦躂蹦躂地奔騰而過,冇想到她期盼已久的心願,這麼快便能夠實現了,這讓她怎能不雀躍。
老太太用手指了指本身的心窩,苦口婆心的勸說閨女早日嫁去何家。這何家越是通情達理,她內心的慚愧感就越重。可這閨女就像一塊石頭,軟硬不吃,油鹽不進。不說不嫁,也不說肯嫁。
既然獲得了公婆的承認,她就是堂堂正正的李家兒媳婦。這點,是她生長環境構成的思惟所決定,也是她內心對李誌誠的巴望所決定。
“你去乾甚麼?你還不熟諳你哥不成?再說了我和你嫂子疇昔這一趟啊,兩小我的川資都得節儉、節儉、再節儉,一起省吃儉用才行。又加上你,我們隻夠去的川資了,還如何返來?”
秋菊卻冇能體味到何芳的一片良苦用心,就著母親的情感抱怨道:“即便是軍隊冇有批準他返來,但不會禁止他寫複書吧?可這麼長時候了,也冇見會半紙片言稍返來啊。也不曉得俺哥是咋想的?”
李太太聽後臉上暴露了放心的淡淡笑容,欣喜地點點頭,對老伴選兒媳婦的目光更加佩服:這何芳不但人勤奮、孝敬,並且通情達理,不是霸道之人。
“娘,你這都不曉得我哥在軍隊甚麼環境,就去找他?萬一他有任務呢?如果他不在軍隊,你和何芳姐不就白跑一趟了嗎?”
“菊啊,你嫂子已經進門了。按理說你也該抬腿去何家纔是啊。可你,可你……”秋菊低著頭,隻顧替母親悄悄地按好被角不作聲。
思來想去,隻要帶著兒媳婦何芳去南邊找李誌誠,最為合適。這不但能看望一下好久冇有訊息的兒子,也能讓閨女秋菊曉得本身情意已決。
“也不曉得是誌誠這孩子冇冇有收到我們的信呢,還是軍隊上有事走不開,他們的首長有冇有批假啊?”
在李福下葬的第二天,何芳便以兒媳的身份進了李家的門。至於李秋菊何時出門嫁去,她不想問,也不去管。在何芳的內心,即便是秋菊最後冇有去兌現兩家換親的商定,她也是不因為這而分開李家。
李秋菊走上來從何芳的手裡接過湯藥,又冷靜地走到她孃的床邊,終究幽幽開口:“娘,我哥一向冇有捎信返來,我想等哥返來了再做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