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_第22章 百家姓(1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夏禹之子啟建立夏朝,其支庶子受封於莘,建莘國,也稱有辛國、有莘國。厥後遂有以辛或莘為姓。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後稷的孫子出世時,手心帶有菊形斑紋,當代菊與鞠字相通,給他起名叫鞠陶,鞠陶後代遂以鞠字為姓。

西周時,鬻熊立國荊山,定都丹陽,稱荊國,其子孫中遂有以荊為姓。荊國事楚國前身,故楚國也稱荊楚。

毋昭裔,龍門人,後蜀時才子,學問博識,通四書五經,著有《爾雅音略》。

曾鞏,“唐宋八大師”之一。曾訂正過《說苑》《戰國策》《列女傳》《李太白集》等。他平生勤於清算古籍、編校史乘,成績頗豐。

【姓氏發源】

那嵩,字維嶽,雲南元江軍民府人,傣族,明末清初官吏。對抗清兵,痛罵吳三桂,儘忠明朝永曆帝,敗北後與子那煮、兄弟那華及家人登樓自焚。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

權會,字正理,北朝齊臣。家貧好學,精通史經。德高學博,拜師肄業者甚多。

【姓氏發源】

【名流】

查升,字仲葦,號聲山,浙江省海寧人。清朝書法家。康熙年間進士。著有《淡遠堂集》等。

戰國時,齊宣王封其弟於毋邱,其子孫後代遂以毋為姓。

【名流】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權皋,唐朝大臣,原侍從安祿山,後發覺安祿山謀反,就裝病攜親離職而去。後唐玄宗曾召他做監察禦史,權母沉痾,堅辭不受。時人佩服他對國貞,對母孝。諡號孝貞。

源於東夷族首級太嗥裔孫後照以後,此後姓分歧於後姓,後姓另有發源。

【姓氏發源】

【名流】

【姓氏發源】

【名流】

饒魯,雙峰先生,江西餘乾人,宋朝大學者。因品端學粹,用心聖學,四方聘講者接踵而至。建朋來館以居學者,東風化雨,遍及天下。

【姓氏發源】

勾龍爽,彆名句龍爽,四川人,宋朝宮廷畫家。時人稱他所畫人物“其狀質野,有返樸之意”。

【姓氏發源】

遊日章,明朝廉州知府。嘉靖年間進士,為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著有《駢語雕龍》等。

伏羲氏的後嗣東夷族首級太嗥,春秋時曾前後在濟水流域建立了須句、任、宿、顓臾等國,厥後須句國人便以須句或須為姓。二說源於燕國的附庸小國密須國的公族後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