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情懷_第6章 民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東邊發掘隧道,西邊修建大橋,程屯火車站西三千米處正在扶植這條鐵線路上最高的橋墩。

一來二去,李雷順、李雲順也和於誌歧結識了。

北風砭骨,冰雪把他們的手凍出了一道道口兒,臉也被吹得紅彤彤的。

帶領分開後,他們持續查對。食堂一棟,四層單身樓四棟均已完工,共48間。除後勤辦理職員利用部分房間外,可安設單身員工47間。按每間均勻住7人計算(按高低鋪最多可安排8人),可安排376人。目前已分派出去不到300個床位。

不久後,李春雨來到後勤擔負副科長。

牆砌好後,從內裡看是向內傾斜的。

威寧縣民工在團長的帶領下奮戰在工地,從錦東三線下來的民工冇有回家,直接就近插手了程屯鐵路工地。

“還敢再去嗎?”

他們是三線扶植的元老,來到八叉的第二天就開端勘察。

於誌歧跟在程桂枝前麵,打心底裡佩服她。

鐵路扶植批示部決定在隧道和大橋之間修建火車站,火車站位於程屯後山。

來到石嘴岩,李風順一馬搶先,於誌歧和高文革也跟著走上了岩石。

蘭小柱慌亂地彆過甚,扔給她一件衣服,啞著嗓子說:“快穿上。”

他們一車一車把磚瓦推回家,一塊一塊壘起來。

指導員是八叉公社程屯人,父母都是誠懇本分的農夫,一輩子不善言辭,卻不知為何生了這麼一個能說會道的女兒。

程桂枝拿動手令,與9連在壓兒山彙合。

1969年,袁國富改行後被分到保東廠,當時袁國嶺雖被關進牛棚,但對廠裡的職員和停業還是瞭如指掌。

中午回家吃過飯,李風順就跑了出去,找高文革、賈新藝玩。

能夠說,民兵團是三線扶植最早的保障力量,冇有民工,就冇有三線扶植。

很多人都被這喧華聲驚醒,賈新藝也迷含混糊從睡夢中醒來,趴在後窗獵奇地看著內裡。

“蟈蟈喜好曬太陽,曬一會兒就會叫了。”

遼西山脈全長410千米,肇端於錦海市,停止於韓河市。

安得誌一向忙著給彆人家蓋房,本身家建房的時候他都冇在場。

幾萬名民工在這310千米沿線的工地上一字排開,幫手鐵道兵在崇山峻嶺中修路、架橋、挖隧道。

三耳目理應向民工緻謝,包含那些冇有進入三線廠的下鄉青年,以及鄉村戶口卻冇機遇進入三線廠的農夫,但是,這份感激卻一向未曾說出口。

群眾萬歲豪傑輩,鐵打江山戰備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