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忙拿起盆子,跑向前來喊“冤枉”。就有該值的回稟,立即帶進,包公座上問道:“有何冤枉?訴上來。”張三就把東塔窪趙大師討賬,得了一個黑盆,遇見冤魂自述的話,說了一遍。“現有烏盆為證。”包公聞聽,便不以此事為妄談,就在坐上喚道:“烏盆。”並不見承諾。又連喚兩聲,也無影響。包公見彆古大哥昏憒,也不起火,便叫擺佈攆去便了。
且說小沙窩內有一老者姓張行三,為人樸重,好行俠義,因此人都稱他為“彆古”。(與眾分歧謂之“彆”,不應時宜謂之“古”。)原是打柴為生,皆因他有了年紀,挑不動柴草,世人就叫他看著過秤,得了利錢大師平分。這也是他平日為人拿好兒換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