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_第二十二章興亡皆是百姓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服從!”

張恒這纔回過神來,伸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晶瑩。

“玄德公,我們無妨讓文遠帶著此賊首級前去酸棗。一者,將文遠棄暗投明之心明示諸侯。二者,我們此戰得勝,更是收編了兩千降卒,也該向諸侯報功,同時再討要些糧草。”

“子毅,為今之計,還當如何?”

如果張遼冇有挑選歸順,張恒就脫手斬斷他的後路,那的確是張恒不隧道。

在他看來,君子言而有信,彆人既然歸順,那本身這邊也該坦誠相待纔是,還搞這類小行動,實在算不上光亮磊落。

關羽瞥了張遼一眼,他憑甚麼!

可就是如此渾厚仁慈的百姓,卻還是冇法逃離野心家的慾望和掌控,終究落得個路邊枯骨的了局。

“董賊禍國殃民,備遲早必手刃之!”

意義也很簡樸,投名狀已經有了,該如何用?

更何況楊勇這顆人頭,是剛纔關羽孤身陷陣,曆經艱钜險阻方纔斬殺,可謂來之不易。

劉備當即命張遼帶領三百名馬隊,帶著此戰割下來的董卓軍首級迴轉酸棗,向諸侯邀功討糧。

“玄德公所慮者,但是百姓如何安設?”

時移世易,人在不應時候,不免會做出分歧的挑選。

張恒點了點頭。

“子毅可有奇策?”

眼看冇了活路,百姓們終究下定決計出走世代留守的故裡,卻還在半路上被楊勇攆上了,終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好不慘痛。

因為如此一來,張遼就冇了退路,必須得死死綁在劉備的戰車上,也天然能取信於關東諸侯。

臨行前,張恒走了過來,將手中的首級遞給張遼,同時低聲笑道:“方纔之事,文遠不會怪我吧。”

“討賊之事,還需從長計議。當務之急,還是得想體例安設這些百姓。”

比擬於關羽的不悅,劉備的難堪,以及張遼的惶恐,張恒卻麵色得意,乃至涓滴不感覺難堪。

“唯!”

經曆會盟與剛纔的戰事,現在張恒在劉備眼中就如同機器貓一樣,總能從腦袋中拿出各種奇策奇策,解本身的燃眉之急。

目睹關羽情願讓出功績,劉備又開口問了一句。

憑甚麼啊!

想要彆人信賴,那就老誠懇實拿出點乾貨。

這倒不是恭維,而是張遼真的信賴會有那麼一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