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張恒走了過來,將手中的首級遞給張遼,同時低聲笑道:“方纔之事,文遠不會怪我吧。”
關羽瞥了張遼一眼,他憑甚麼!
凡為將者,軍功乃是立品之本,都極其看重,不然當代也不會有這麼多殺良冒功的事情呈現。
張恒這纔回過神來,伸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晶瑩。
“末將如何能見怪先生,恰好相反,末將還要感激先生教誨。”張遼從速解釋道,“若非先生剛纔仗義執言,末將幾近自誤出息。”
張遼接過首級,聽到這句話後,當場嚇得首級都掉在了地上,連連擺手道:“不敢,不敢!”
張遼現在是歸順了不錯,但想要真正成為劉備的親信之臣,想要此後能在劉備個人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斬斷本身的後路。
因為如此一來,張遼就冇了退路,必須得死死綁在劉備的戰車上,也天然能取信於關東諸侯。
更何況楊勇這顆人頭,是剛纔關羽孤身陷陣,曆經艱钜險阻方纔斬殺,可謂來之不易。
這倒不是恭維,而是張遼真的信賴會有那麼一天。
子毅固然智算通天,但測度旁人時卻總歹意滿滿,也不知是不是之前吃過大虧才養成這類脾氣。
倒不是張恒不信賴劉備,隻是人間之事,光信賴是不敷的。
目之所及,儘是一片破敗乾枯。
說著,張恒伸脫手,拍了拍張遼的肩膀,語重心長道:“文遠放心,跟著玄德公,毫不會藏匿你這一身技藝。我能夠向你包管,總有一日,必讓你乘風而起,一展雄才!”
自古以來,中原大地上的百姓都是最渾厚的,他們從冇有過量的奢乞降慾望,隻想著辛苦種田,能夠贍養一家長幼就夠了。
張恒扭頭,瞭望遠處的萬餘名百姓。
此話一出,三人頓時神采一變。
眼看冇了活路,百姓們終究下定決計出走世代留守的故裡,卻還在半路上被楊勇攆上了,終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好不慘痛。
張遼再度衝張恒一抱拳,撿起地上的首級,翻身上馬,直奔酸棗而去。
“子毅公然聰明!”劉備感喟道,“投降的董卓軍收編結束,但眼下另有一萬多名百姓,我們該如何措置?”
張恒點了點頭。
楊勇其人出身西涼軍,是董卓的親信將領,如果對外宣稱張遼親手斬殺楊勇並投奔劉備,這類情勢的棄暗投明就順理成章多了。
“玄德公明鑒,文遠身為何進大將軍舊部,又是當朝羽林中郎將,現在棄暗投明,總得有個明證纔是。也隻要如此,才氣讓諸侯佩服。”
聞言,張遼立即抱拳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