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在季漢當丞相_第二百七十四章招賢考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元達此言有理,既如此,那便以德行為先。德行不佳者,不準參與考覈。但也不必過分苛求,隻要冇有劣跡便可。”

不得不說,前人的思惟的確有可取之處。

張恒先是必定了這幾個月以來獲得的成績,固然都是一些大而空的話,但當著劉備的麵嘉獎世人,卻也讓他們非常受用。

更何況劉備還打贏了,雖說冇能一舉誅滅董卓,但此番功績已是不小。

呸,輕賤!

“非是不肯舉賢,隻是下官並無識人之明,不敢擅作主張。”

隻要肯率軍討伐,不管勝負,都會有著龐大的名譽加持,畢竟四百年的天命正統實在過分深切民氣。

不過張恒並冇有上前扳話,而是命孫康留意魯肅,算是先做個暗號。

劉備高坐主位,上麵群臣分作兩排。

魯肅,便是此中之一。

趙昱起家道:“長史,下官覺得,除此三科以外,還要考查德行。欲齊家者,必先修身。如果本身德行不佳,如何教養萬民,造福一方!”

此後不管是誰保舉的人,都得通過考覈才氣為官。

這些人來到郯縣以後,並不急著走乾係求官職,而是就在郯縣住了下來,細細考查著城中的統統。

奉孝,趙昱這是在罵你呢

最後,還是誠懇人趙昱比較開闊,起家拱手道:“長史有所不知,這數月以來,有很多徐州境內的世家後輩來到郯縣,欲求官問職。說來忸捏,下官家中也稀有位來賓,亦是如此目標。”

這麼做,和魏晉南北朝那些類人物種有甚麼辨彆?

張恒這纔對勁地點了點頭。

一陣群情後,陳登起家拱手道:“敢問長史,如何考覈?”

“既是考覈,天然是考校才氣。我意,分三科考覈遴選人才。”

更首要的是,考覈軌製本是朝廷中樞纔有的權力,你現在拿出來在州府實施,算是如何回事?

“敢問各位軍爺何來?”

見劉備已有了定奪,世人趕緊起家應道。

當然,就是曉得了恐怕也不會在乎。畢竟現在的魯肅才十九歲,申明未顯,又非世家後輩,放到哪都不會惹人重視。

聽張恒如此說,世人這才鬆了口氣,但卻都麵麵相覷,誰也不敢第一個先開口。

且陶謙為人剛愎猜忌,又任用笮融、曹宏等小人,實在稱不上明主,有識之士大多不肯歸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