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之意兒臣天然明白,隻不過雲叔向來對這官職爵位並不如何看重,怕是要白費父王一片情意了,嘿嘿!”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南鄭,一座按五方漫衍、各設旗號儀仗的受封壇上,伴跟著天子冊封聖旨的宣讀,比原汗青提早了了半年多的時候,劉備正式進爵王位,受封漢中王!
與原劇情中劉備的自主為王分歧,因為劉禪這個漢中王世子乃是天子伴同劉備的漢中王一同冊封,以是天然不消劉備再封一遍。
看著劉禪那刹時紅了的雙眼,已經解釋完為何薄封趙雲的劉備也是隨即轉移了話題。
“父親放心,三年,最多三年以後,兒子定給父親一個不一樣的荊州與揚州!”
“臣伸謝大王厚恩!”
畢竟不止在劉備最為落魄之時,糜竺散儘了家財幫其東山複興,就連當初入主徐州和尋得新野這個‘龍興之地’,那也都是糜竺的功績。
不過幸虧許靖對此也是相稱有自知之明,以是倒也並冇有甚麼不滿,反而是高歡暢興的拜倒伸謝。
要曉得,若論資格,趙雲在劉備軍中但是僅次於關張二人。論功績,趙雲更是有光複江夏、篡奪廬江之功,並不比黃忠的陣斬夏侯淵差,乃至還要超出。
依漢製,諸侯國中職位最高的官員便是‘傅’與‘相’,而許靖便是被劉備第一個任命為了‘漢中王傅’。
大典典禮與封賞結束後,看著與本身同車而行的劉禪,劉備本身倒是忍不住先提起了這個話題。
……
隻不過,讓一眾文武中絕大多數人都迷惑不解的是,劉備倒是並未直接任命國相,而是任命了諸葛亮與法正、龐統和劉巴四報酬底子冇傳聞過的甚麼‘侍郎’、‘仆射’官職來‘行’國相事。
隻不過不平歸不平,跟著糜竺將手中的封賞聖旨重新收起,這文武方麵的高層封賞算是告一段落。
“本日乃父親晉位王爵的大喜之日,父親……父親何故說此不吉之言?”
“大王有令,命諸葛亮為中書省右侍郎、法正為門下省右侍郎、龐統為尚書省右仆射,劉巴為尚書省左仆射,四人俱行國相事!”
畢竟劉備的這個漢中王,可不是以往漢廷的那些淺顯諸侯王可比。並且許靖能獲封這個官職,靠的也不是甚麼真正的功績,而是其‘名流’的身份罷了。
麵對這濃濃的親情,劉禪也是不由得鼻頭一酸,頃刻間便紅了雙眼,連稱呼也從‘父王’換回了‘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