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_第9章 七路北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北方各地雄師雲集,黃河水道車載船裝,舳艫千裡...

若不然,局勢碾壓下,第一個扛不住的,能夠是夏軍這高個子...

寬廣的大廳內,賈詡、逢紀、臧霸、徐晃、昌豨、孫觀、吳郭、徐宣等文武會聚,相互間寂靜無言。

“朝廷多路反擊,戰線太長,若到處設防,我軍恐疲於應對…”

因為這不但大大縮減了後勤途徑,和運輸耗損,還能就近變更幷州的人力物力,彌補對幷州各郡縣,掌控力不敷的缺點…

而眼下朝廷來伐,北方鮮卑雄師壓境,這類告急關頭...

一時候,全部黃河南北,戰役的陰雲積聚,局勢更加波瀾詭譎...

各部雄師,磨刀霍霍,籌辦進軍幽州,雋譽其曰抗胡…

“砰!”李信刹時拍案怒起:“總督府是如何辦事的?郭圖另有冇有大局觀?”

目睹李信大怒,世人皆勸,就連明哲保身的賈詡也出列道:“主公,郭總管毫不敢違逆您的意誌,更不敢疏忽調令...”

民以食為天,在這個出產力低下的期間,糧食的首要性不言而喻。

而王充與郭圖分歧,前者以嚴苛狠辣著稱,後者過分刻薄...

“不錯,就是耐久戰!”

他沉聲道:“朝廷發兵三十萬眾,各部皆是百戰精銳,再加上北方鮮卑不依不饒,我軍該如何應對…”

因為如果常態化合作,夏軍不管是從地理麵積,人丁數量,乃至物質產出上,皆劣於大漢和鮮卑...

但有些事,必必要有所為,必必要有人扛...

更何況,僅憑河套一地,半月內能有此數,此中行政和動員效力,不要太強...

之前逢紀等人還言幷州瘠薄,耗損不起,如何現在又提出打耐久戰了?

“南部防地非太史、徐晃、臧霸、黃紹各部統領莫屬!”

冀州刺史王芬,及副將宗周,率領六萬整編精銳,進駐河北鄴城,進略上黨。

“我等現在所慮者乃是內亂,與其去體貼一些細枝末節,還不如商論接下來,該如何應劈麵前局勢…”

他隻得硬著頭皮道:“主公,河內平原,目前在冊青壯兩百四十萬...”

此存亡存亡之時,說句爭分奪秒也不誇大,而河套動員卻拖拖遝拉…

由此可見其地理,以及計謀位置,夏軍勢弱,背靠幷州,依托太行山係險關自守,無疑是絕佳的計謀...

逢紀接著道:“幷州山多地險,河套地理優勝,我軍隻要集合力量,北守定襄、武皋、雁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