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夏軍一日三餐的風俗,上行下效,文官也不能例外。
河套有兩位大人,一者為郭圖總督大人,另者為扈參軍韓忠統領。
在高歡看來的一些小事,倒是連累著數百萬人的身家性命。
他們二人是常駐河套的大人物,但行事風格,卻天差地彆。
“大人,已經中午了!”
後者則是吃飽了冇事乾,整日裡帶著八旗狗腿子,在美稷平原上浪蕩練兵。
“且百姓兩日一餐,都能忍耐,吾有何可矯情的...”
這也是夏軍固然軍法刻毒,規律森嚴,卻很少有逃兵,乃至疆場鬥力刁悍的啟事。
“讓開,千裡加急!”帶隊騎士背後七色旗號,頂風揚起。
所覺得甚麼說夏軍豪侈,不但是在兵器裝備上,就連炊事補給上也是如此。
郭總管無疑是失職儘責的,自主政河套以來,廢寢忘食不在少數。
隻要李信這個不守世俗端方的傢夥,纔會弄個甚麼一日三餐,就連軍隊中的兵士也是如此。
如果說郭大人麾下的官吏,給他們的印象,是嚴肅有禮又馴良可敬的。
那這些手持利刃兵卒,在他們眼裡,就是刻毒殘暴的代名詞。
能夠說,兩邊是春寒兩重天,讓民氣中又敬又畏...
他們吃緊忙忙的放下石刀耕具,將自家娃兒看好,怕衝撞了傳訊馬隊。
“快,娃子,聽話...”
正在田裡勞作的農夫,一個個抬首回望:“快,瓜娃子,靠邊站!”
大地上人頭攢動,無數身披麻衣的農夫,手持石刀頂著驕陽,在麥田裡躬腰勞作。
“文惠不消顧忌我,你先去歇息吧...”
當然吃了上頓冇下頓的,貧苦窮戶,隻能另算。
儘是汗水的臉上,是帶著笑的,那是歉收的高興,是幸運的笑。
乃至偶然事情沉重之時,持續三日不歇息也是常態,他是有誌青年,熬得住。
七月河套,值夏收節,一望無邊的平原上草木富強,禾麥範金。
也有靈巧的女孩兒在一旁幫手,簞食壺漿,或撿一些零穗。
驕陽炎炎,北風習習,美稷總督府。
大廳內,高歡昂首看了眼用心致誌的大人,固然心中不忍。
前者是百姓的父母官,主張仁治還富於民,帶領治下百姓測量地盤修善溝渠,讓百姓安居樂業吃飽飯過上敷裕的餬口。
比之大漢境內的饑荒重負,次序混亂,易子而食的境地,好了不知多少倍。
以是做好人難,做好官更難,河套的匈奴人和遷來的漢民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碰到了不修仁政的李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