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聞談笑了一笑,道:“字是要多識,但是識字是為了知書達理,明白忠孝仁義的事理,不然便成了有才無德,大奸大惡之徒,比那笨拙之報酬害更大,你可明白?”
他本姓韋氏,出身於貧寒之家。因為家計困難,隻好乘年幼,自閹以求入宮餬口。誰曉得洛陽城中,各地簇擁而來,自閹以求入宮者,不計其數,常常要賄賂掌事的寺人,才得以入宮。
他遠遠的望著正屋裡跪坐在劉照書案邊服侍筆墨的侯謹,對勁的點了點頭。在鬼蜮橫行的宮中活了幾十年,耳濡目染,他早就學會了在宮廷中儲存的各種手腕。但是,他的運氣卻不如何好,當年,他費經心機,才湊趣上了中常侍侯覽――一名當年勢力不再曹節等人之下的權閹――拜入其門下充作義子,改名侯振。一時候,也算是東風對勁,宦途順暢,一起做到了永巷丞。
“聽人說漢武時的丞相公孫弘,退隱時已經是六十花甲,七十六歲為丞相,莫非我就不能熬到做一回中常侍、大長秋嗎?”侯振心中暗道。
“叮噹”,鐘磬一聲響,劉照本身定製的下課時候到了。漢朝冇有太切確的計時手腕,以漏壺為計時東西的計時單位“刻”,約合當代的十四分鐘,劉照以三刻為一課,中間歇息一刻鐘,每天淩晨學習三課,多由史道人講經;下午學習兩課,大多是劉照自習――偷偷讀更多的章節,畢竟這部龐雜的《承平經》在後代已經成了殘本、逸書,或者練字,宿世劉照的羊毫字隻能說勉強能寫,算不上美妙,更彆平話法藝術層麵,當代恰好下苦功練一練。
但是內宮作為天子的禁臠,又豈容彆人介入?如果宮中的寺人都是普通的男性,萬一出了甚麼緋聞,讓天子頭頂帶點綠,乃至是給天子找個野爹,這讓天子如何能容忍?
宮中寺人全用宦官,這是漢光武帝的政策,也就是說,東漢之前,宮裡的寺人是有能夠不是宦官的。
對此,劉照內心天然清楚侯振的策畫,但是他終究卻默許了這個安排。
劉照固然討厭寺人亂政,但是他同時也清楚,隻要有天子軌製的存在,後宮就少不了寺人奉養,除非今後劉照拔除宦官軌製,不然,他身邊畢竟是要有一批寺人被任命起來做事的。
一邊漫步,劉照一邊隨口問身後的內侍侯謹,道:“你日日伴我讀書,所學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