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諸葛書童_第一百零三章 領命複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諸葛鬆拱手低頭道:“謝大王,鬆兒必三思而行!”

劉封酣然淚下:“昔日廖化來求,吾本欲起兵去救,無法孟達不從,申耽兄弟所部又都是新進降兵,若強命伴同,若魏軍雄師截殺,恐臨陣背叛,這纔沒有出兵。叔父有難,非封不肯,實是不能啊!”說著俯在頓時大哭。

劉封被按倒在路邊聞聽此言大為感激,忙高呼:“兒願戴罪建功!兒願戴罪建功!求父親給兒一次機遇吧!”

此時聽諸葛鬆開口,因其剛立大功,劉備便揮手製止了正要行刑的軍士。看向諸葛鬆道:“鬆兒為何禁止?”

諸葛鬆在頓時衝劉備拱手施禮道:“少將軍固然有錯,但眼下孟達與申耽兄弟在上庸軍馬不下兩萬,主公所部卻隻要萬餘人。何況孟達謀反,必勾搭魏軍為援,趙將軍與鄭梁均被主公暫留在荊州,此時重責少將軍,則我軍複奪上庸又少一虎將!望主公允其戴罪建功,待奪回上庸,再議如何發落不遲!”

思及司馬懿書中急行平叛,誅孟達於月內,因奪回江陵而信心大增的諸葛鬆決意再冒險一次。

劉封聞聽心慌,驚奇不定道:“既然如此,那此行已是有敗無勝,將軍又為安在父王麵前妄言光覆上庸?

劉封沉默心機半晌,複答道:“自此北行,若急行軍,五日可到!”

當然這都是後事,諸葛鬆悄悄搖了點頭,麵前如何攻取上乾纔是他起首要想的,他不得不擯除了心中其他的邪念,回想著書中司馬懿不日擒孟達之事,和之前在劉備麵前請戰前腦筋所閃現的靈光連絡,一邊緩行,一邊試圖使戰略的表麵更清楚周到一些。

隻見他翻身上馬屈膝半跪於劉備馬前拱手道:“孟達狂生,何足掛齒,少將軍失手全因背叛暴起發難不防所故。魏軍前番在樊城亦被關將軍元氣大傷,此番若聞我甲士少,定不會派雄師來救孟達。請主公暫分一半軍馬及鬆兒本部與少將軍同去上庸,自與龐智囊回江陵聽候佳音便可!”

劉備略帶驚奇的看向諸葛鬆,在他的印象中,劉封與諸葛鬆並無友情,何況劉封不發援兵,曾身在荊州疆場的諸葛鬆本也是受害的一方。

劉封一感諸葛鬆討情之恩,二因不救關羽前事尚未被劉備寬恕,固然此去上庸艱險,但與回江陵受責比擬,無疑去上庸還是要好的多。故劉封連連叩首答道:“兒臣願往!兒臣願往!”

但是現在的劉備已分歧昔日在新野之時,半個荊州未失而又有兩川之地的他,思慮上庸叛軍和魏軍救兵能夠會數倍於他所帶兵馬,雖諸葛鬆屢有驚人表示,但略一沉吟還是不肯冒險,對諸葛鬆開口說道:“鬆兒所言有理,叛軍與魏救兵實已數倍於吾等,不若暫回江陵,來日再徐圖光複如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