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域已經冇有了戰事,統統都在向好的方向生長,絲綢之路能夠隨時重新被啟用,為此,張遼還特地要求馬超,遴派幾個有才調的能吏,到西域任職,並建議馬超效仿漢武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辦理西域的各項事件,張遼則賣力維穩、治安等題目,等大局安寧下來以後,張遼在率軍回到長安。
鹽與鐵,向來都是一個國度或者一個軍事個人的核心資本,神機營不但發明瞭鐵鏡山的新鐵礦,還發明瞭眉黛鹽池,有了這座鹽池,此後馬超就再也不消為了鹽的題目而憂愁了。要曉得,鹽的感化但是很遍及的,既能夠當作作料插手食材當中,彌補人體必須的鹽分;還能夠在戰時當作拯救的應急之物,乃至鹽本身,也是一種商品,金城商會新進研製出供人們漱口所用的青煙,此中鹽的比例但是占了很大的成分的……總而言之,冇有人能離得開鹽,論起代價來,鹽的代價乃至還要在鐵之上!
不管是哪個年代,玉石都是遠比黃金還要貴重之物,一些品相上好的玉石,更是令媛難求。張遼所發明的這幾座玉石礦,如果運營的好,單單是出產玉石的支出,幾近都能夠扶養西域和涼州兩個處所的軍需、政務開支了。細細算來,這但是一筆龐大的利潤了。
不但是馬超,大殿中的蔡邕、關羽、周瑜乃至是蔡琰,也都高興的笑了起來。這些人,或許所處的角度分歧,對待題目的體例也分歧,心中所思所想更是各不不異,可他們都已經把馬超執掌的這個軍事個人,切實在實的當作了本身的家,看到家業暢旺,他們天然也跟著高興了。
當下,馬超再次公佈了一道號令,讓韓暨和鄭渾去鐵鏡山領受新的鐵礦,將冶鐵的重心,從休屠轉移到了鐵鏡山。這兩小我在一起火伴也稀有個年初了,相互非常默契,此次不過是換個處所罷了,是毫不會有任何題目的。同時,馬超還讓家屬的馬鈞也跟了疇昔,彆看馬鈞現在年紀還小,但是他在製造範疇的天稟,但是有目共睹的,讓他跟在韓暨和鄭渾的身邊,不但能夠學習到很多實際性的東西,說不定,還能旁敲側擊,給韓暨和鄭渾在鍛造軍器的時候,帶來新的靈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