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儒等人的投降,一者能夠安撫西涼兵士,第二就是李儒和徐榮乃是董卓麾下文武之首,現在呂布巴望的還是人才。
三日前,長安因為西涼軍的圍攻,城內百姓惶惑不安,四門緊閉,董卓一死,長安四門又規複通暢,百姓們聞聽董卓身故,無不歡樂鼓勵,紛繁奔削髮門,在大街上道賀。
有定見的,也被呂布一一誅殺了。
現在要封賞本身麾下將校,才認識到本身忽視了一個很首要的題目。那就是名正言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你說的不錯!於公,董卓淩辱天子,擅殺百官,苛虐生靈,人神共憤,天下人恨不得大家得而誅之。本將奉詔討賊,秉承的是忠義,殺董卓乃是適應民氣之舉;於私,董卓待布不薄,布也不忍背之。但自古忠孝兩難全,本將隻能捨私而秉義。”
投奔他們倒不如投奔呂布。呂布的武勇他們天然曉得,當年威震虎牢,天下諸侯莫不聞風喪膽,身為武人,他們信奉的是強者,以是投奔呂布總比投奔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要好很多。
樊稠遊移不決,望向一旁王方和李蒙,二人微微點頭表示。
為了收攏西涼軍之心,呂布這三日來都廝混於虎帳中,又要派兵去攻打郿塢,又要體例兵士,忙的都未曾回到府中。
郿塢城中藏有金銀糧草無數,呂佈讓高順領兵攻打郿塢,另有一個目標就是董卓搜刮來的無數金銀。皇甫嵩固然曉得高順領兵攻破郿塢以後,將這些金銀瓷器全數轉移走了,也隻是故作不知。他的目標隻在於誅殺董卓餘孽罷了。
董卓的無頭屍首已經麵無全非,乃至有的百姓將董卓的屍首當作天燈。
樊稠雖懼於呂布的虎威,聞聽呂布話中威脅之意,也不由怒罵道:“呂布,你個背住的小人。董將軍待你不薄,你竟然恩將仇報,勾搭王允等人,暗害董將軍。你就不怕天下人笑你呂布無信無義嗎?”
接下來,呂布便命高順和皇甫嵩領兵一萬前去攻打郿塢,郿塢守將乃是董卓之弟董旻,有一萬的西涼軍。
樊稠聞聽董卓身故時便心中有了懼意,正在不曉得該如何是好時,便見呂布單騎出城邀本身於兩軍陣前相見。
說不定,這王允打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心機,巴不得本身與董卓拚個兩敗俱亡。
接著,呂布便打散西涼軍和幷州軍,固然這在必然程度上會影響幷州軍的戰力,但非常期間,行非常之策。這些兵馬當中,大部分基層將校都是出身本身麾下的幷州兵。將幷州兵中有才氣的將校插入到西涼軍中任命曲將、屯長。有了之前大賞西涼將士的契機,西涼將士對呂布充滿了感激。固然軍中安插了一些出身於幷州的曲將、屯將,但也冇多少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