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你當即命令,於邯鄲、欒城二地製作工坊,打造武備,征調冀州善鐵器之工匠,同時派人前去幷州、幽州、青州、兗州網羅這方麵的人才,記著,不問出身,隻要有技術,都要好好善待,我曉得官府當中屬員多是世家後輩,看不起這些人,但是他們的感化絕對很多於任何一小我,他們打造的軍器精美,就會為我軍將士添一份安然,戰役不是兒戲,你要上心。”韓彥是一番耳提麵命、敦敦指導,深怕李曆會不上心。
李曆拿起另一卷賬冊,持續稟報導:“府庫當中有長戈兩萬支、樸刀七千把,環首刀三千兩百把,長槍六千杆。”
“每人寫一篇策論,各抒己見,不會的呢能夠口述,找人代寫,如果前來當兵的,那就明天帶到州府來,到時候派人試一試技藝就曉得了。如許吧,全數帶到州府來,我親身考查,看看有冇有幾個大才,現在冀州正值用人之際,多一小我那就多一份力量,你也明白現在冀州的局勢,不成粗心。”
“這是名單……”李曆從懷中拿出一張布帛,上麵全數都是人名,這些都是前來應征的冀州人士。
韓彥一向都有招安張燕的設法,但是冇有合適的人啊,荀彧是不成以分開的,沮授、田豐脾氣太臭了,辛評有些傲氣,也分歧適,以是冇有合適可靠的人,以是一向拖著,不然他也不想如許。
“河北礦產敷裕,隻要公子故意,這一點不成題目。”
“不曉得如何考查?”李曆問道。
這是李曆作為頭疼的事情,這不是舉孝廉,名額有限,韓彥但是說了唯纔是舉,不管操行的,隻要有才便是,以是李曆纔會這般頭疼,就連荀彧也是不曉得如何措置,幸虧政令下達也就十來天,另偶然候安排,但如果拖延日久,那可就有些不好解釋了。
李曆翻開竹簡,稟報導:“冀州府庫當中有錢十三億七千四百二十三萬錢,銀二十八萬七千斤,金八萬六千斤,糧草一百五十三萬七千石。”
韓彥苦笑了一聲,說道:“還是你說說吧,隻要給我一個數字就行了,我就不一一檢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