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帝無雙_第二百四十五章 誓師南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彼蒼可鑒,江水為證!”

在孫策麵前的案幾上擺放著一道聖旨,從江北傳來的聖旨。

嗟吾將士,矢爾虔誠。中原之精,大漢之魂。嗟吾將士,共賦同仇。揮師江南,剿除孫賊。

……

江麵上。兵艦鬥艦林立,堵塞了全部江麵。

劉協神采一凜,寂然陳詞:

而正率軍安定益州南部雍闓之亂的諸葛亮,見了秘碟送來的誓師詞,不由仰天長歎:“此偽帝如果先帝嫡宗子,我諸葛亮必捨命幫手,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

諸葛亮接到劉辯從成都八百裡加急送來的聖旨,不得不命令撤兵。

一杆蒼勁大旗上。金龍飛舞,正中繡著一個鬥大“漢”字。

“朕自十二歲禦駕親征,伐李儒、滅韓遂、定西域、剿袁術,自昔日年幼在陳倉一敗以後,攻無不克,戰無不堪,此非朕之能也,乃漢室之運也,天下之望也。今朕治水陸軍十八萬,良將數百,旌麾南指,欲一統江南,結束戰亂,令大江南北之百姓共享亂世,不再受顛沛流浪之苦,不再承性命草芥之悲。將軍有經天緯地之才,當識天下局勢,知人間大義,豈可為一己之私慾,置江南數百萬百姓於不顧……”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彼蒼可鑒,江水為證!”

他越說越歡暢,說得神采飛揚,津津樂道,卻不見孫策的神采越來越黑,眼中的殺氣越來越盛。

“承平軍,出征!”

當陽之南長阪坡,乃荊山餘脈,是南北水路來往的必經之地。

成都城內到處傳出很多對劉備倒黴的動靜。有說他想占有漢中為按照地,自主為王乃至稱帝;也有說他將十萬川蜀雄師帶出霞萌關,更是想擁兵造反。這些動靜本來是縫隙百出,但是那些劉璋舊部和益州土著大族卻都是堅信不疑,大有“至於你信不信,歸正我是信了”之意。

……

話音剛落,一人嘲笑一聲站了起來講道:“子布為自家長幼計,而誤將軍耳。昔日老將軍對偽帝忠心耿耿,先是助其擯除董賊,免於傀儡之難堪,後在北氓山之亂時更是捨命相護,不吝與袁氏兄弟反目,成果如何?先帝為何而攻伐劉表,為何而不幸短命,諸位應把穩知肚明。如此無道之君,豈可降之?黃蓋願隨將軍與昏君決一死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此時的長阪坡,草木青青,鳥語聲聲,因為南北大戰期近,以是火食希少,看起來很有蕭瑟之意。

縱蹄行走了一陣,發明前麵不遠處有一個村落。道旁的地裡另有百姓在耕作,倒也不怕奔馳而來的漢軍,而是拄鋤獵奇的望著這群騎著高頭大馬的兵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