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賀景最擔憂的事情還是產生了,就在第一批渡江之船尚未到達北岸之時,吳郡軍隊大將朱桓率軍趕到了富春縣,固然吳郡的實際節製者是孫瑜,但吳郡軍隊倒是由兩名大將統帥,一個是朱桓、一個是公孫陽,兩人都是吳郡本地人,並且都曾是孫靜的部將,兩人天然都向孫瑜表示了儘忠。
...。
南岸,賀景神采烏青,他聞聲了對岸的戰鼓聲,眼睜睜看著北岸軍隊被擊潰,他卻束手無策,賀景恨得牙齒咯咯直響,拳頭捏緊,狠狠一拳砸在大旗上,咬牙切齒道:“不雪此辱,我賀景誓不為人!”
此時朱桓正聽取牙將張信的稟報,“卑職已獲得諜報,對岸約莫有八千敵軍,正籌辦渡江,卑職已遵循將軍之令網羅了南岸船隻,但估計還會有漏網之船。”
霹雷隆的戰鼓聲突然敲響,朱桓帶領五千精銳兵士從兩邊樹林後殺出,直撲北岸集結的兩千會稽軍兵士,朱桓一馬搶先,揮動六十斤重的镔鐵長槍,連續刺翻十餘人,他轉頭大喝:“弟兄們,殺敵建功!”
朱桓點了點頭,“少量船隻無妨。”
停一下,孫瑜見父親冇有反應,便曉得他是默許了,又低聲持續道:“孩兒已從陸家獲得切當動靜,劉璟將支撐我們自主,陸遜帶領漢軍正向東吳趕來,有漢軍支撐,我們能夠對抗孫權和孫賁。”
浙水北岸麋集漫衍著臨水、餘杭、錢唐和富春四縣,四縣人丁近十萬戶,這一帶地盤平整肥饒,光照和水源充沛,糧食畝產量極高,是全部江東地區最富庶,也是人丁最為麋集之處,在三國期間,這裡屬於吳郡,但厥後為了限定吳郡體量過大,這一帶又分出來,建立了餘杭郡。
這內裡就有點蹊蹺了,賀景認識到了不妙,立即命令停止渡江,他大步走到江邊,凝睇北岸半晌,此時陽光刺眼,能夠清楚地瞥見對岸的風景,想到朱桓的救兵已經到達,賀景心中頓時有一種激烈的不安,他當即命令道:“傳令北岸立即撤兵!”
北岸的吳郡軍隊敏捷向北撤退,停靠在北岸的百餘艘渡船也駛離了岸邊,此時江麵上已經呈現了三十幾個斑點,恰是渡江的會稽軍,江麵寬廣,北風微弱,使船隻渡江格外困難,耗時近半個時候,三十幾艘劃子才挨近了北岸,船上兵士紛繁登岸,在岸邊集結,而三十幾艘劃子又掉頭向南,去運載新的一批兵士。
會稽軍兵士紛繁擠上三十餘艘劃子,每艘船坐十餘人,三十餘艘劃子分開了南岸,向對岸駛去,賀景站在高處,嚴峻地望著船隻垂垂變成一個個斑點,消逝在濛濛的晨光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