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甘寧又不解地問道:“那劉備為何不直接和江夏軍構成聯軍,直接從江夏北上抗曹?”
徐庶微淺笑道:“如果我冇有猜錯,劉備軍隊應當在等候南郡救兵,南郡軍隊必然會從水路過來,帶來數百艘戰船,使劉備軍能夠從水路撤離。”
徐庶微微一笑,“這就叫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從江夏出征,那就是我們為抗曹主力,劉備軍隻能是幫助,最後克服曹軍,首要功績也是我們,名聲也是被太守所得,劉備一無所獲,如此他如何能夠情願,他寧肯撤回南郡,既可藉機打劫南郡兵權,也可成為獨立的抗曹主力,一石二鳥,劉備何樂而不為?”
就在這時,大堂奔來一名流兵,稟報導:“蒯公返來了,彷彿劉皇叔也跟著一起來了。”
一行人進城來到軍衙,世人在中堂分賓主落座。
劉備深覺得然,遂放棄了駐兵安陸郡的動機,但要把數萬公眾運到南郡倒是一個大困難,靠他一己之力難以處理,必必要獲得劉璟的幫手。
劉璟沉吟一下,便道:“為了便於照顧這些公眾,我建議還是由江夏軍隊領受,世叔覺得如何?”
劉璟這話問得有點讓劉備難以答覆,劉備沉吟一下道:“能夠有些事需求賢侄幫手,以是我特地過江來協商。”
“既然如此,世叔請隨我進城細談。”
夏口船埠上,一艘大船已緩緩泊岸,蒯良帶著劉備快步走下了船板,在他們身後跟著劉備的新任幕僚龐統。
劉璟取出了李俊的戰刀,將戰刀掛在牆上,轉成分開了病房。
兩人在說話之間,便正式將移交新野災黎的計劃敲定了。
“這個冇有題目,賢侄把佈施糧食送到隨縣便可,我立即號令糜芳把災黎再轉移到隨縣。”
李俊淚眼昏黃地望著牆上的戰刀,他明白劉璟的情意,仍然但願能和他並肩作戰,他本身何嘗不想呢?
劉備也不由苦笑一聲,“賢侄說得不錯,重新野向東走了一百餘裡路,我帶著數萬公眾足足走了三天,青壯男人還好一點,老弱婦孺更是艱钜非常,已經稀有十人病累死在路上,再帶這麼多人展轉去南郡,我想想也有點驚駭,更不消說南郡的糧食承擔了。”
不但是襄陽城,襄陽郡的其他縣也被動員,中廬、臨沮、宜城、隨縣等等屬縣也呈現了流亡潮,特彆是宜城縣,幾近就是傾城而逃。
劉璟彷彿冇有被他的淚水打動,仍然冷冷道:“你有兩個挑選,一是分開江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