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地梟雄_三國人物集-王侯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0董卓

陳壽: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顛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範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呂布是勇猛善戰的漢末諸侯,前後跟從丁原、董卓作戰,並終究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權勢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終究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呂布固然英勇,但是少有戰略,為人幾次無常,唯利是圖。

陳壽:袁術奢淫猖獗,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公孫瓚,書佐出身,靠本身的才氣慢慢作到中郎將,以倔強的態度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做戰英勇,威震邊陲。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少數民族的下屬劉虞反麵,二人衝突逐步激化,生長到相互攻打,公孫瓚靠本身的軍事才氣以少勝多,殺死了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獲得了總督北方四州的受權,分撥刺史,成為北方最強大的一起諸侯。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初期占有上風,但因其隻求自保的無私計謀,逐步落空了部下的信賴,被袁紹擊敗,終究被困於本身修建的高樓當中,引火自焚,權勢被袁紹兼併。

五鬥米道創建者張陵之孫。字公祺,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複行之。東漢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劉焉任為督義司馬,與彆部司馬張脩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後魯又殺脩,並其眾。盤據漢中,推行五鬥米道,並建立政教合一的地區性政權,自稱“師君”,不置長吏,而以教中“祭酒”辦理處所行政。統治漢中近30年,轄區內設義舍,為路人免費供應食宿,對犯法者寬宥三次,而後再犯,才處以科罰。政局相對安寧,遭到漢族和少數民族擁戴,史稱“民夷便樂之”。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漢中,張魯避走巴中(今屬四川)。不久降操,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諡原侯。東漢末黃巾叛逆失利後,承平道不能公開活動。唯張魯在漢中推行五鬥米道,得民信向。降操後,五鬥米道獲得合法職位,得以公開傳播,影響日大。後玄門徒尊其為“係師”。

4公孫瓚

董卓暮年為漢將,在西方安定少數民族兵變,厥後又插手討伐黃巾叛逆,數次兵敗,卻仍然升為前將軍,掌管重兵。董卓擁兵自重,駐兵於河東,不肯接管朝廷的征召而放棄兵權,正逢京都大亂,何進被殺,董卓趁機進京,節製了中心政權。以後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關東諸侯聯盟討伐董卓,董卓放棄洛陽,移都長安。董卓生性殘虐,當權後橫征暴斂,激起了民憤,最後被王允和呂布行刺。Z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