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行到大門,一王謝童前來迎候。薑維說瞭然來意,又將名刺遞於那門童。那門童請他倆稍候,回身出來稟報。
薑維暗覺此行不虛,隻因麵前這幾人都在青史上留下了名聲。其間蔣琬、董允、費禕三人更與諸葛亮齊名,被後代並稱為蜀漢四相。
董允的父親董和,早在劉璋期間就擔負益州太守,眼下任掌中中郎將,相稱於大總管一職,與諸葛亮一道代行大司馬府事,是德高望重的重臣,素得蜀人之心。
“主公入主益州後,托我與尚書令等近臣編輯《蜀科》,主張治國事法、禮並用,威、德並行。本日的第二個議題是,蜀中實施《蜀科》四年不足,可曾儘到法律公道公允,百姓無怨的功效?實施期間可有疏漏?諸君都是青年才俊,又都有在當親民官的經曆,當暢所欲言纔是。”
而蔣琬蔣公琰在官方的名譽固然不及馬謖,但在青史上鮮明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董允暴露感激神采,起家拜謝:“如此,門生代受害百姓,先行謝過先生。”
幾人中年紀最小的二十出頭,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舉手投足間,皆是風騷蕭灑,名流氣度儘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