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述名譽雖高,畢竟還是少年,除了典韋赤貧又有案,以保護身份招募而來,餘人開初皆飾辭婉拒。黃縣太史慈、河間張合等家道不錯,家屬雖不是顯赫朱門,也是本地望族,皆是文武雙修,以其家屬影響,退隱隻是遲早之事。薑述名譽再高,誰會放棄宦途來做保護?
薑東應喏一聲,隨即坐下。
自從張角創建承平教以來,與弟子多積德事,又有教眾免費為百姓診病,在百姓中名譽很高,即便軍中兵丁,也有很多入教者。世人聽薑述講完,細心考慮一下,感覺很有事理,骨子裡已是信了分。
世人皆是薑家血脈,聞知複國有望,不由熱血沸騰。薑述見世人無人提出貳言,道:“時候緊急,我欲按序將諸位調入青州各地,或主政或掌軍,相乾人做好籌辦。回籍前我仰仗當選《三字經》一事,已與部分官員、常侍背後達成和談。上黨尉薑東調任遼東太守,族伯有貳言否?”
薑東年近五十,在上黨軍中甚有聲望,是名很有才氣的文武全才。本來到了這個年紀,薑東已覺宦途到頭,冇想到竟會謀得此位,不由大喜道:“無貳言。”
自漢武以儒治國,大漢講究忠孝立國,調集文武並非簡樸之事,皇權高高在上,忠君思惟根深蒂固。如果跟人直說:我們反動造反,要救百姓於水火,反動必然會勝利!凡人普通不會覺得你是背叛,而是會以為你是傻子。想要集合乾才,起首得有大義之名,先調集世人圍在身側,增加相互之間的信賴,逐步施加影響;相知到必然程度,再設法遷其家屬伴同,有了人質在手,纔算真正拉入核心層。並非某些穿越大師所言,虎軀一震,文武佩服,寫得簡樸,做起來卻完整不是那麼回事。
調集文人最簡樸有效的手腕是辦學,鄭玄是一麵旗號,在士人中很有號令力,各大世家又有求於薑述,也會予以一部分支撐,是以辦學能夠敏捷集合一多量馳名譽的文人。
目前薑述年紀雖小,名譽卻大,背後另有劉辯這杆大旗。薑述分撥族人解纜,按看管承密查的世人資訊,將文武賢臣先行收羅一遍。文人以聘為公學教員為名,武將則以招募保護為名,若還不敷以打動其心,則打出劉辯白衛的燈號。
薑述停口不言,讓在坐世人消化半晌,又道:“黃巾大亂以後,中年六年,靈帝駕崩,朝堂混亂。天下自此混亂,薑家能夠趁機盤據青州,規複祖上榮光,重修大齊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