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琮忍不住笑了一聲,在一旁落座。支開楊弘,恰是為了現在。本來楊弘是質疑孫策擔當權的最好人選,無法此人過分呆板,非說袁術的確將官印交給了孫策。既然如此,那你還折騰個甚麼勁,乾脆向孫策稱臣好了。
這時,有人倉促進帳,走到陳瑀麵前,附在他耳邊說了幾句。陳瑀一聽,神采微變。
孫策的軍令就擺在他的麵前,書法很標緻,一眼就看得出來,是蔡邕的飛白書,聞名天下。
世人如釋重負。看來孫策畢竟年青,不敢來硬的,畢竟還是要構和了。大帳裡的氛圍立即輕鬆起來,他們縱聲談笑,七嘴八舌地調侃孫策。有人大聲說道:“將軍說得太對了。如果出城便也罷了,如果不敢出城,這事必須內幕,可不是我們曲解他。”
世人大笑,紛繁上前,如法炮製。半晌間,蔡邕寫了一早上的軍令就全成了碎片。
陳瑀微微一笑。這是他和李豐籌辦好的套路,李豐實在早就曉得答案,隻是替人發問罷了。他拿起本身收到的那枚竹簡,用力折斷,用力扔在地上。
陳瑀目光掃過世人的臉,本來很高興的世人被他看得不安,紛繁收起了笑容。陳瑀俄然微微一笑。“諸君,宗承傳來動靜,孫策要與南陽諸君構和了,邀我們進城。”
陳瑀端坐在帳中,雙手撫在腿上,眼神閃動。
“當真?”
李豐走上前來,拿起本身的那一枚,用力折斷,扔在地上,還用力踏了一腳。“將軍所言甚是,此乃非命,我等不必在乎。念在他年青,隻要他肯認錯,我能夠諒解他。”
陳瑀咳嗽一聲,朗聲道:“諸君,袁將軍大業未成,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的獨子袁耀下落不明,也不曉得遭了誰的毒手,孫策卻自稱領了袁將軍的遺命,以擔當人自居。這實在令人生疑。袁將軍姓袁,他自姓孫,如何能擔當袁將軍的奇蹟?何況他尚未成年,還是一個黃口小兒,袁將軍就算臨死前傷重,神智不清,也不至於做出如許的決定。是以,我狐疑這此中自有隱情,楊長史文明也證明瞭我的猜想,現在已去聯絡南陽賢達,討伐孫策,為袁將軍討個公道,還望諸君助我。”
能坐在帳裡的人,都已經和陳瑀通過氣,此時更不躊躇,齊聲應喏。之前袁術對孫策另眼相看,他們就很不舒暢,現在竟然讓孫策擔當他的奇蹟,這讓他們這些跟了袁術這麼久的人如何想?莫非一把年紀,卻要向一個少年昂首稱臣?堂堂的世家後輩,卻要對一個豪門出身的武夫唯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