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了,孫堅向來就不是淺顯部將,他的家眷至今冇有來宛城就是一例。袁術調集他們議事,看似會商應當如何誇獎孫堅父子,實在話裡就有彆的一層意義:要不要讓孫堅將家眷送到宛城來,加強對孫堅父子的節製。
“事急從權。”閻象也鬆了一口氣。“將軍曾表孫堅領豫州刺史,隻是因為劉表不肯發糧才讓他去攻襄陽。如果襄陽到手,賦稅的題目處理,山東又大戰期近,他這個豫州刺史天然應當上任,孫策是他的兒子,天然也應當跟著去。他若不肯,那就是心有異誌,將軍讓他將家眷遷來也必定是不肯的。真到了那一步,將軍就不得不早做籌辦了。”
袁術箕坐在胡床上,雙手扶著膝蓋,一雙大眼在閻象等人的臉上掃來掃去,渾身高低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渾不吝。閻象低著頭,橋蕤、馮方、張勳、劉勳等人抬頭研討帳頂紋路,有的思慮人生哲學,有的乾脆閉上眼睛打盹,卻如何也粉飾不住心中的焦炙。
袁術哼了一聲:“你的意義是還讓孫堅自行其事?”
袁術本來表情就不好,一看這些人裝聾作啞,更加冒火。“如何都啞巴了?平時一個個高談闊論,彷彿無所不能,明天如何不說話了。是不是看到周瑜,你們心虛了。嘿嘿,後生可畏,明天年是見地了。你們這些墨客啊,別隻在嘴上說賢人賢人,要切身踐行賢人的教誨,三省吾身。”
-
“如果他不給呢?孫堅固然來了,但他的兒子孫策卻冇有來,焉知他不是想自領荊州?”
閻象見袁術越說越露骨,再說下去恐怕得爆粗罵人了,躲不過,隻好咳嗽一聲:“將軍,馭下要恩威並重,剛柔相濟,分清輕重緩急,眼下最首要的是節製住襄陽,進而節製荊州,如許才氣有充足的賦稅供應作戰。青徐大戰期近,我們受製於賦稅,不但不能出兵,反而被曹操攻入南陽,士氣已承遭到了影響,不能再生枝節了。”
一想到周瑜少年得誌的模樣,他們內心都不是滋味。孫堅能打也就算了,畢竟是苦熬了二十年纔出頭的老將,他的兒子孫策才十七歲,一戰就全殲對方三千人,還臨陣斬將。父子皆是名將,現在又獲得廬江周家的支撐,今後誰能製衡他們。
“那就如許,等等再說。”袁術想了想,內心還是冇底,又道:“孫堅奸佞,應當不會負我吧?馮子正,你見過孫策,他是個甚麼樣的人?”
誰都曉得宛城不出事便罷,一出事便是大事。他們的家眷都在宛城,一旦落入敵手,吃點苦頭都是輕的,砍幾顆腦袋也很普通。袁術本來就不是最好人選,跟著他隻是因為他姓袁。現在他和袁紹翻了臉,兄弟倆遲早要分個高低,現在又碰到這個環境,是不是應當趁此機遇轉投袁紹已經擺在每一小我的麵前,逼他們做出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