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_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當他看到塵遮戰袍,血透重甲的王羽劈麵走來,臉上帶著一如既往的笑容時。他拋開了統統邪念,神情衝動的迎了上去。

“嗯……”公孫瓚微一沉吟,與王羽扳談之前,他確切是這麼籌算的,重新招兵買馬,再決雌雄。可細心想想,他這個決策也有不敷安妥的處所。

“小弟力有不逮。未能擒袁紹於年老虎駕之前,還請大哥包涵。”王羽搶先見禮道。

現在,再次回想王羽戰前的發起,公孫瓚也是百感交集。

對心高氣傲的公孫瓚來講,這些事隨便挑一件出來,都充足他懊喪一陣子了,何況還是碰在一起。另有個對比?

以是,單從喪失的兵力上來看,此戰算是半斤八兩,誰也冇占到太大便宜。

煩惱,感慨,亦不待言。如果他服從了王羽的奉勸,這一仗的喪失就不會這麼大,乃至這一仗底子就不會產生。

五千輕騎近乎全滅;一千大戟士也所剩無幾;三大王牌中,反倒是一向打得最冒死的先登營戰損最小,到了最後,他們還剩下四百多人。步兵主力前後被王羽、公孫瓚攻打,傷亡應當也有近萬。

相持,對他更加倒黴。若不是擔憂後路不穩,公孫瓚本也冇需求這麼急於決鬥的,他完整冇有撤銷耗戰的本錢。

戰前的態勢是:袁紹詐奪冀州,固然得了很遍及的支撐,但也有很多反對者。公孫瓚適時傳檄之際,恰好是袁紹安身未穩,最衰弱的一刻。

明天出戰的各路兵馬中,王羽的泰山軍喪失的絕對數量不算太大,但比例相稱高,加上後插手的白馬義從,戰前是一千二百人,戰後能騎在頓時的隻剩了六百多,傷亡近半。

在遭受戰,突襲戰當中,輕騎能闡揚出的戰力,比在會戰中大很多。積小勝為大勝,最後一鼓擒了袁紹,就此奠定河北局勢。

冀州軍中配置的弓弩太多了。

“賢弟的意義,某已經明白了,可某若去平原,袁紹養好傷口後,定然追擊而來,到時候豈不是扳連賢弟?再說,某麾下都是馬隊,在平原也冇法規複兵力,再戰的話,恐怕……”

步兵的傷亡也不小,開戰前是三萬餘人,戰死、崩潰、失落的差未幾有一萬人。此中以逃竄的居多,戰損最大的,隻要劉備的平原軍,他們正麵扛了冀州輕騎一下。

是以,從公孫瓚的角度考慮,這一仗必須贏。打成平局,跟輸了就差未幾了。

折了這一陣,袁紹另有後軍,隻要逃得性命,仰仗冀州的富庶,他很快還能拉出一支新的軍隊。公孫瓚可冇有如許的底氣。終究,他也隻能放棄血拚到底的籌算,與冀州軍離開了打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