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強兵_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如果再考慮到造價和工期,紙甲一下就把鐵甲給比下去了,紙和鐵能是一個代價嗎?

他們還舉出了實例,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時,上樞密院的奏摺稱:"統統本寨軍火都稍足備,但水軍所需者紙甲.今本寨乃有鐵甲百副,今當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軍換易紙甲."

固然他在王羽麵前說的很有信心,但實際上.青州紙的推行並冇有設想中的那麼順利.現在畢竟是亂世,徐州動亂不安的局勢,使得士子們對文事方麵的存眷大減,眼下紙用量最大的,反而是青州本身,靠的是書院和刺史府.

"嗯,彷彿有點事理."賈詡第一個走了上去,他一手捏著下巴,一手在靶子上來回摸索,眼睛亮亮的.

這反應讓王羽有些無法.

終究的成果,鐵甲的機能是最好的.在五十步開外,鐵甲便能夠有效反對強弩的殺傷了;八十步以外,隻要不是箭矢剛好從甲片裂縫中射出來,鐵甲能夠硬抗住強弩;百步外,強弩對鐵甲的殺傷力近乎於無.

比如用錐子紮一本厚書,如果用力猛刺,力量小的人一定能一下刺透.而一樣的一小我,如果用錐子頂著書籍刺,遲早能刺破.

有這類獨家且潛力龐大的商品在手,卻賣不出去.對糜竺這個豪商來講,算得上是精力和本色的兩重打擊了.

徐晃的那支重步兵就是最好的明證,他們手裡的斬馬劍鋒利,身上的甲堅毅,隻要體力充沛,就能一向衝殺下去,無往而倒黴.誰都曉得徐晃的重步兵為甚麼短長,可卻冇幾個諸侯能複製,不是目光不可.隻是大師都冇錢,打造不起這麼多盔甲罷了.

固然箭矢終究還是射透了那一疊紙,但暴露的那一絲鋒芒,卻遠談不上對紙前麵的人形成傷害.

不過,當他得了蔡琰的提示,對蔡侯紙停止改進時,的確已經有了出產紙甲的設法.當時冇有付諸實施,一是因為研發剛開端,紙的產量另有限;彆的,他對紙甲的詳細機能也冇甚麼觀點.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有甚麼可奇特的?提及來,改進後的青州紙,不也是主公親身製作的嗎?當時幕府諸君本待以君侯的名字定名之,卻被君侯推讓了,說是藉助了眾工匠之力,不能獨居此功,故而才定名為青州紙.以主公的深謀遠慮,說不定他早就……"

在詳細製作之前,他先要考證紙甲的可行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