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美圓和群眾幣都屬於不公開的通用貨幣,比朝元要保值很多。
吳儘歡不覺得然地說道:“奉告他,中國有句俗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收到了貨,我天然會把錢如數給他,如果貨量不敷,這貨款,我天然也要扣下一部分。”
等候的時候,朝鮮少尉的目光還是時不時地落在吳儘歡身上,彷彿他也冇想明白,這其中國人明顯隻是個半大孩子,如何膽量會這麼大,不怕本身甲士的身份,不怕本技藝裡的槍,竟敢和本身講前提。
此中一人是名劣等兵,另一人是一杆一星的少尉。這兩人和大多數的朝鮮人不太一樣,雖說個子不高,但都不瘦,臉頰也很飽滿。
“吳儘歡。”
中朝邊疆的木料易貨很成心機,不是貨船到船埠卸貨,朝鮮的軍用船隻如果停靠到中國的船埠,那還了得?中國這邊的邊防軍隊就得出動了。
吳儘歡笑道:“周老闆的買賣做得不小,還不至於占我一百、兩百的小便宜吧。”
周玉廷在這裡安排了數十名工人,另有兩艘貨船和一艘劃子。賣力建工的是名三十出頭的青年,小眼睛,單眼皮,顴骨凸起,塌鼻梁,大嘴叉,身材不高,卻挺矮壯。
雖說木料易貨很少有出事的時候,但萬一出了事,多一小我也多一份費事。
後者看了看手中的一萬群眾幣,再瞧瞧吳儘歡腰包裡剩下的那些錢,他挑了挑眉毛,詰責道:“甚麼意義?不是談好價了嗎?八萬群眾幣!(朝鮮語)”
他把吳儘歡的話一五一十的翻譯給朝鮮少尉。
吳儘歡冇有多說甚麼,率先登上劃子。王立民剛要跟上來,吳儘歡向他擺擺手,說道:“王叔,你在岸上等著吧,不消跟我們去了。”
“嗬!”朝鮮少尉笑出聲來,輕視的笑。
“這……”吳儘歡他們但是第一次做易貨買賣,王立民擔憂他們會做不好。
吳儘歡老神在在地說道:“老李,奉告他,彆拿槍恐嚇人,真動氣手來,誰先倒下還不必然呢。”
“不算遠,都在同一個省,四個小時的車程。”
吳儘歡也不與他多言,把腰包拿出來,翻開拉鍊,讓朝鮮少尉看清楚內裡的群眾幣。
李衛東聞言,眼睛一亮,這個吳儘歡,年紀不大,氣度倒是寬廣,也很明白事理。他點點頭,說道:“等買賣完了,我再把傭金給你。”
不等王立民和吳儘歡等人說話,他不耐煩地揮揮手,說道:“都上船吧,早點乾完,早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