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許,一邊邁步走著,一邊賞識著兩旁的一幅幅繪畫,不知不覺間甯浩就走到了寶藏門前。
同淺草寺一樣,雷門也是幾經火警焚燬,乃至在1865年因田原町大火被燒燬後,以後的一百年間都未曾被重修。
為了表示感激,鬆下辛之助在1960年出資重修雷門,並贈送了吊掛於雷門正中間的大紅燈籠。
六點整,寺院內婉轉的鐘聲響起。
而在燈籠的下方,還能夠看到一行很有告白懷疑的小字,寫著:鬆下電器!
這個紅燈籠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龐大,其高約有3.9米、寬約3.3米,重量更是達到了700公斤,能夠說是相稱的壯觀、驚人。
這條貿易街連接著雷門到觀音堂,長度還不到三百米,卻堆積了約莫八十多家商店,出售的東西五花八門,大多都是一些本地的特產和旅紀行念品。
是以,在燈籠的下方纔會呈現鬆下電器的字樣。
因為,現在的淺草寺早已成為東京的熱點旅遊景點,完整被各種的旅遊團以及散客們所攻占,幾近每天都是一片人隱士海的氣象。
“仆人,早上好!”
這類對旅遊景點的運營形式,倒是在全天下都很通用,在海內就能見到很多,甯浩也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
因為,淺草寺的正式稱呼便是金龍山淺草寺。
在汗青上,淺草寺也屢遭火警,數次被毀,直到江戶初期,被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重修,並指定為德川幕府的朝拜場合,才真正成為了一座大群寺院,周邊也隨之繁華了起來。
它始建於7世紀,相傳是因三位漁民出海捕魚時撈起了一座約5.5厘米高的金觀音小雕像,才修建了這座古刹。
甯浩拿出尼康相機翻開後,將鏡頭對準了火線赫赫馳名的雷門。
甯浩從旅店出來,在空曠的街道上步行走了冇幾分鐘,就來到了這裡。
一身粉紅色印花和打扮的小美呈現在甯浩的肩膀上,出聲向他問好。
淺草寺,東京汗青最悠長、人氣最旺的一座寺院,同時也是淺草地區的中間。
以後,甯浩邁步持續前行著走在中間是貿易街上,但很快他就放慢腳步,被商店拉下的捲簾門所吸引。
統統商店的捲簾門全都拉下著,整條街道顯得冷冷僻清,就隻要一些本地人走在這裡,趁著可貴的平靜,或是漫步晨練,或是遛著敬愛的寵物狗。
以是,他就放棄進觀音本堂參拜,將目光移向了求簽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