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本紀_217.二一七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就在殿下乘輿往禁宮趕去時,僧亂的動靜走得緩慢, 紛繁傳入建康的各個角落,顧府天然也不例外。長乾裡火光沖天之際, 顧曙於自家閣樓上已瞻望得清清楚楚, 丁壺探得細由返來時, 他正於暖閣挽袖臨摹,丁壺卻不急於回稟此事,而是將一封書牘遞與顧曙,顧曙細心看了看封緘,方扯開來看。丁壺在一側悄悄留意,見顧曙神采如平常般淡泊溫暖,遂也隻是叉手肅立,等待下文。

鳳凰五年臨到絕頂之際, 忽產生僧眾濫殺黎庶乃至打擊公主府一事,禁宮內的天子在聽過朱治的細稟以後,方驚出一身盜汗,天子突然認識到梵刹已然全備謀逆造反之力, 誠如當日成去非一早的表示。這此中意味不難設想, 為數浩繁的僧徒如安在不管出於經心策劃或是臨時起意的景況下竟可持械大開殛斃,且並不是起於一州一郡,而乃伊始便放肆於天子腳下,隻要有人稍稍故意,趁此攻入禁宮,彷彿也駁詰事。英奴不能再細想,一陣後怕,往殿外踱了幾步, 冷風才漸漸將那層汗意吹乾, 身後內侍忙勸道:“今上,內裡風寒,請保重貴體。”英奴再三思惟, 回身命令道:“去公主府, 宣殿下馬上進宮。”

“風急雪緊,唯恐梅傷,”他頭也不回地邁出了屋門,輕歎道,“靜觀待變吧。”

坐下四寂,誰也未曾推測成去非竟如此利落地駁了聖旨,上意不當,即便是封駁,也當由侍中出頭,或是聯名中書令,不過國朝政務實際由四位錄尚書事大臣把持,成去非乃此中一員,勉強尚可為之。但如此不經參議,不經眾議,他一人跳出,於天子來講,不能不帶有幾分不敬,更加偶合的是,本日朝會,侍中同中書令兩人齊齊因風寒乞假,四大重臣中,唯剩大司徒罷了,世人不由望向虞仲素,見他淡然處之,似並無出列說話之意,一時候便紛繁擺佈相顧,低論起來。

聖旨來得俄然,然乍聞之下,非常全括,讓百官似無從挑嘴,成去非悄悄聽完內侍宣旨,頓了半晌,出列道:

偏成去非所言不無因據,就在英奴無話可尋時,大司徒忽又啟口道:“今上,此事確不宜操之過急,今上欲安撫百姓之心,固因今上仁慈聖明,然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不了了,交由三司再定,更加安妥,還請今上再考慮。”顧曙離大司徒並不遠,立即聽出虞仲素的企圖來,微微一笑,轉而看向了坐上天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