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島勝猛得以歸順,頭功還要記到丹羽長秀的身上。
丹羽長秀微微一笑,端起麵前清酒,一飲而儘說:“當下長秀正為一事犯愁,想說於將軍,一求解惑,不知將軍情願聽否?”
“縱觀日本列島,本州島居中,乃是國運昌隆之基,北海道蝦夷國一向不尊霸道,屬化外之地,最西的九州相隔太遠,且有毛利家隔絕,這二島皆非用兵之地,但四國島倒是與紀伊藩國隔海相望,長宗我部遠親奮宿世餘烈,即將同一全島,其勢如此之盛,定會引發信長殿下正視,長秀大人可向信長公請令,率部渡海,遠征四國,這安定天下的功績,還不穩穩落入大人的囊中。”
丹羽長秀聞言微微一笑,反問道:“將軍以為當下大名當中,氣力最微弱,最有望結束這亂世者,當屬哪一名?”
接下來,意氣風發的織田信長,再次出其不料,在世人均以為要返回安土城的時候,他卻命令軍隊開赴,直奔京都,並派出信使,告訴各路軍團,務必於年底前趕回京都,向他覆命。
大和屬畿內五國,乃日本當代名副實在的中心之地,境內紀伊山地、生駒山地互為樊籬,又有肥饒的奈良盆地,可蒔植大片良田。此國不但鄰近京都,更有古城奈良、飛鳥因循下來的盛唐遺風,不管參軍政的實際意義,還是文明的意味性來講,都是任何有稱霸野心之人不成忽視之地。
而丹羽長秀卻力排眾議,命令雄師後退十裡安營,飽餐戰飯,待明日再戰,眾將皆大惑不解,但軍令已下,不敢違背,隻好不甘心的撥馬後退。
島勝猛一聽,本來對方是揣著明白裝胡塗,所說的統統,竟都是為了本身,不感覺心悅誠服,哈哈大笑。
在丹羽長秀的要求下,織田信長放棄了斬草除根的設法,留住了筒井事一脈,如此,筒井順宏、筒井定慶終得以保全了性命。
丹羽長秀點頭說:“非也,能結束當今亂世者,實有三人,乃甲斐之虎武田信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最後是我家主公織田信長。”
丹羽長秀聞言,頓時麵露憂色,道:“聽將軍之言,這安定天下之功,定會落在織田家頭上嘍?”
島勝猛歎道:“織田雄師四周同時反擊,卻節節勝利,無人可當,這亂世連綿了近兩百年,多少布衣生靈塗炭,多少城郭廟堂淪為瓦礫,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織田信長坐在天守閣評定室內,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出兵如此順利,三日便拿下筒井城,四周副城、小砦也都望風來降,四十五萬石的大和國土,即將完整把握在他手中,再也不需求用締盟的手腕,拉攏“床邊熟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