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明滅五十年_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練兵方麵,《紀效新書》特彆誇大按實戰要求從難從嚴練習,反對隻圖都雅的花架子。以為“設使常日所習所學的號令營藝,都是照臨陣的普通,及至臨陣,就以常日所習者用之,則於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紀效或問》)並攻訐不按實戰要求的練習體例是“虛套”,“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臨時還是生的。”鋒利指出“各色器技營陣殺人的活動,豈是都雅的。”(《紀效或問》)“凡技藝,不是承諾官府的公事,是你來從戎防身建功殺賊拯救本身上貼骨的活動。你技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你技藝不如他,也決殺了你。若不學技藝,是不要性命的白癡。書中規定:“凡比較技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領,真可對搏打者,不準仍學習花槍等法,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妙。”(《比較篇》)正視號令練習,規定:“各便宜簡明號令,合行刊給,各於長夜,每隊相聚一處,識字者自讀,不識字者就聽本隊識字之人教湧講解,務要記熟。”要求將士“耳隻聽金鼓,眼隻看旗號”,“大師共作一個眼,共作一個耳,共作一個心。”(《號令篇》)正視平時養成練習,以為“操兵之道,不獨執旗走陣於場肆而後謂之操,雖閒居坐睡玩耍亦操也。”(《紀效或問》)他還以為,練習畢竟與實戰有所不同,常日非常技藝,臨時如用得五分,便可勝利。“開大陣,對大敵,比場中較藝擒捕小賊分歧。堂堂之陣,千百人列隊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叢槍戳去,亂刀砍來,亂殺還他,隻是一齊擁進,轉手皆難,焉能容得擺佈動跳;一人轉頭,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大眾亦要奪心,焉能容得或迸或退。”(《紀效或問》)

《紀效新書》“乃集所練土卒條目”彙輯而成,近似軍中各種條例條令的彙編。在這些條目中,比較充分地反應了戚繼光在東南本地抗倭時練兵、作戰的思惟。他針對當時“浙兵”*,戰役力低下的狀況,起首誇大要從嚴治軍,提出了創建虎帳、選兵、練兵的三步曲,並製定了清算軍隊的六條辦法:“一曰首正名分,使批示千百戶旗軍丁舍,秩然有序,而衛所之號令,必行於高低;二曰拿治剝軍贓官,以蘇久困之卒,使士氣漸裕;三曰重治刁軍刁官,使衛所之官,勇於任事;四曰禁所伍越序公牘,無印白呈,以肅軍政;五曰諭以忠義,厚恤戰亡,以勸親上使長之念;六曰清磨戶口,均編差役,以養荷戈之力。”(《新任台金嚴請任事公移》)他主張“恩威兼著,情法相融。中有梗玩者,重治以警其他。”(《紀效或問》)他還形象的把嚴肅比作舟,把恩信比作舵,以為“載人者舟之功,而能夠使之載者則舵也。”(《柬伍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