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百度關於八旗體例的說法。
八旗的最小單位是牛錄,設牛錄額真1人;5牛錄為1甲喇,設甲喇額真1人;5甲喇為1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牛錄既是一種社會構造,也是作戰時的一個單位編成,每牛錄300戶,每戶出一個壯丁,父死子繼,兄亡弟代,在全軍出動時纔有每牛錄300人。普通作戰,每牛錄隻要幾十人。八旗的構成是滿洲八旗300牛錄,此中包含約100個已經滿族化的蒙古牛錄,純粹滿洲牛錄僅210個。蒙古八旗129牛錄和漢軍八旗167牛錄。終清一代牛錄的數字增加未幾。據史籍記錄,當時編有滿洲牛錄308個,蒙古牛錄76個,漢軍牛錄16個,共400個。此時所編設的八旗,即厥後的滿洲八旗。清太宗時,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製與滿洲八旗同。八旗由天子、諸王、貝勒節製,旗製終清未改。
山海關大戰按被挾持前去的朝鮮人記錄:八旗軍隊倍於李自成軍,李軍的較可靠數字是6萬餘人,考慮吳三桂關寧鐵旗原有5萬,已經傷亡一部分,起碼另有三萬--不會太多,不然李軍冇法包抄它。滿蒙漢八旗最多10萬人,有一說是八旗和吳軍結合計14萬人。
滿洲、蒙古和漢軍一共四百個牛錄,滿編是每牛錄三百人,也就是十二萬人。這十二萬人並不是清朝軍事力量的全數主力,彆的另有其他武裝。
八旗入關前按白壽彝先生的研討成果是蒙八旗129牛錄,漢八旗167牛錄,另一個說法是正黃旗42牛錄,鑲黃旗33牛錄,正白旗48牛錄,鑲白旗50牛錄,正紅旗31牛錄,鑲紅旗32牛錄,正藍旗42牛錄,鑲藍旗33牛錄.合計約310個牛錄,白先生文中未申明這個數字是否包含蒙漢八旗.彷彿含蒙八旗不含漢八旗.但是另有一個說道是正白旗主多鐸因罪被罰15牛錄,此中滿八旗10牛錄,漢八旗3牛錄,蒙八旗2牛錄,同時改成鑲白旗主,上述15牛錄歸新的正白旗主多爾袞,多鐸和阿吉格共在鑲白旗,是以竄改後鑲白旗大於正白旗了.按此計算入關前全數滿八旗不過310*200=62000兵丁,而野豬皮死前分撥牛錄給多爾袞三兄弟,每人15牛錄,這時每牛錄300丁,他自留20牛錄,說好了身後再給多鐸,是以他身後擔當正黃旗/正白旗的老兒子多鐸應當有35牛錄,按200丁一牛錄幾近即是52個牛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