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說完,天子問他:“朕記得,當年聖祖天子曾經於南巡北返之機,臨幸衍聖公府,行三跪九叩禮,為古文尚書是否存偽之事,與孔東塘有過好大的一番辯論,但是有的?”
“你如何說?”
經講結束以後,天子傳諭,要‘遍覽聖諭,著衍聖公、山東巡撫並講書官引駕’——就是要在衍聖公府瞻仰一番。
轉念至此,天子大徹大悟,要想長治久安,獨一的前程就是認同漢文明他在想:擇善剛強,不立流派,朕行孔孟之道,則受孔孟熏陶的漢人,天然以萬乘之主視朕是以東巡的第一件要務,就是瞻仰闕裡,還禮先師。
他一邊考慮著,一邊持續說道:“東晉皇甫謐也是當朝大儒,即令偽作,也必有所本,如‘民氣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執闕中’,堯傳之舜,舜傳之禹,為千古聖君賢主治國平天下世世而授的心法,而危微之語,見之於荀子,可知書偽而言不偽。臣覺得,學問之道,擇善剛強,隻問善不善,莫問偽不偽;言之為善,雖偽可取;言之不善,何貴乎真?”
“何謂古文?”
說了幾句閒話,持續講書,這一次講的是《治平寶鑒》中的《碎七寶器》一節。講完以後,天子轉頭仰臉問陪侍在一旁的禮親王世鐸:“聽得明白嗎?”
“臣弟覺得,袁大人所言大有事理,臣弟當年在上書房讀書之時,曾經遍閱高宗實錄,此中有高天子為兩淮鹽引案清查盧建曾,時任內閣中書紀昀事前通報,高天子大怒,詰問之下,紀昀答說:‘臣倦倦私交,尤蹈人倫之成規。’”複述了幾句在場幾小我早就曉得的朝章故事,奕又說,“臣弟覺得,肅順為保全侄子記,與人蔘議轉圜之法,恰如紀昀當年所為。”
天子歎了口氣,心中無法的點點頭,他本意是想就推行不悖了一千餘年的科考黑錢做一番長篇上諭,就尚書真偽考一事大發闡論的,不過卻全給袁甲三的一席話封了返來,又至心佩服和附和他說到的實際,不竭的點頭:“說得好,識得深”
“是,臣弟也聞聲了。”
“你到肅順府上,把這番話奉告他。彆的你再奉告這個主子,朕最恨的是甚麼貳心中曉得,讓他當真辦差,總要辦理得妥妥鐺鐺,一來不負你和袁甲三保薦之言,二來,更加不要孤負了朕啟用他的恩典。”
這一次袁甲三要給天子講的,就是五經當中易經的一段,是《易經》繫辭首節。
“相傳古文尚書是東晉皇甫謐所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