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_第24節山東大案(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他在這山東省內呆得久了,米市行情熟稔在心,一鬥米在兩錢一兩分高低,便是在這等大旱的年景,米價略有上揚,也絕對不會超越兩錢五分,以每天每個粥廠用米一百石計算,便是二百兩銀子,縣裡共有六處粥廠,十天的時候一萬二三千兩銀子,省裡給泰安府下轄的兩處被災小縣撥款四萬七千兩,卻連二十天的時候也支應不疇昔,固然期間另有一些其他的開消,也能夠想見,此中必然有人從中漁利

“但願如你所說吧。”崔荊南又問道:“上一次回京,聽你家主母說,小翠病了,可很要緊嗎?”

三年散館,緊接著便是翰詹大考,彆名朝考,崔荊南考取的是第二等,給分發到禦史柏台,本來應當任職山東道監察,隻不過同僚曉得他有背癰的疾患,怕他遠路馳驅,途中如果有個閃失的話,更加無從措手。

崔福想想有理,謝過伴計,直奔街角的縣衙班房。

“上一次在東阿見到的老先生還和我說,服一劑陰必變陽而作痛。再一劑而痛亦消,再服一劑而病癒,竟毀滅無形也。現在想來,也不過是大言之談啊。”

崔荊南囊中羞怯,卻向來不肯墮了青雲之誌,並且在他想來,身為禦史,本來就要包管言路暢達,如果不時到處拿了彆人的銀子,又如何能夠做到心底忘我?這一來更加是常在窘鄉,害得他的幾個本來是不需求到縣裡開設的粥廠去領粥米的下人,也要常常到粥廠去列隊等待。不過在他看來,縣裡公設的粥廠,最是能夠看出本地父母官的德行如何。以是很多時候,即便是有下人苦勸,他也要本身切身到粥廠去,不是為了領一些粥米,隻是為了看看真相到底如何。

這是冇有先例可循的,崔荊南故意再封奏一番,問一問細節,又感覺不必。既然軍機處已經收回廷喻,想來就已經是天子默準的了,本身再上表章,倒顯得本身冇有任事之能似的。

和萊蕪縣比較起來,平陰縣的環境更加糟糕:平陰是大縣城,並且地處山東,河南,安徽交界之處,陣勢緊急,公眾浩繁,來往的流民人數也要高出萊蕪縣甚多,崔荊南客居在縣城中的一家客房中,白日在城裡來迴遊走。

“不消多說了。比及辦完了這一次的差事,我再找同親同僚挪借幾文,贖返來也便是了。”

“便是如許的話,少爺,這一次怕是還要幾天賦氣完事的吧?”孟翔低聲的嘀咕著,他說:“現在的氣候還好,等過上一段光陰,氣候真的冷了下來,您的身材,可如何得了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