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府城見撫台大人。”
“不,貴縣,漕幫也有這筆公出銀子。”椿壽為他解釋了幾句。自來當局對於押運漕糧的漕幫有呼應的賠償辦法,很簡樸的一點就是在經濟上的一些刺激辦法,比方贈銀(這是為補助漕丁而發給的貼贍雜款),亶(音膽,正字是在上麵加一個竹字頭)羨,這是亶夫銀兩和羨餘銀兩的合稱。兩江所屬(包含安徽),兩湖每運正米一石給運丁亶夫銀一分;山東河南不給;羨餘銀山東,河南每船給銀一輛,江蘇,安徽每船給二兩,其他省分給四兩。這些錢都是由各省藩庫支出。
管燮光口中的撫台大人就是現任江蘇巡撫傅繩勳,道光13年進士,因為拜到道光朝重臣曹振鏞的門下,以是官符如火一起升遷,加上他本人也確有才氣,於道光27年調任江蘇巡撫。
“老爺,您要到那裡?”
管燮光苦笑點頭:“不瞞兩位大人,為漕運一事,卑職忙得焦頭爛額,詩詠之事,不著久矣。”
管燮光來的時候,傅繩勳正在和省內藩司——專司漕運事物——旗人椿壽就本年漕運遲遲不能起運而商談:“子密啊,這一次漕運如果不能在三月尾之前起運,你我身擔其責,任務匪淺啊!”
管燮光一起上早已經打好了腹稿,聽到話已入榫,立即介麵道:“職下和僚屬商討了一下,與其更加遲誤到來歲的天庾正供,不如本年就行以折價交納之法……隻是,這漕糧走與不走。還要聽撫台大人與佈政大人一言而決。”
“回老爺的話,是二兩銀子。”華玖珍冇有等他持續發問,就主行動答:“而當今時價銀子是在8—9錢,如此算來,每一石就要賠上一兩一錢。常熟本年受兌的定製是三萬七千六百二十八石,也就是……”他的默算極快,隻是沉吟了一下就給出了答案:“四萬一千三百九十兩八錢。”
這首詩實在算不得甚麼佳作,管燮光心中給了三個字的考語:“七字唱!”當然,這隻是內心的說話,大要上天然還是要非常誇獎一番。